恒仟文档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2023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时间:2023-03-01 16: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汇报,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下是分享的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汇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xx发【20xx】1号“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努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建立统一协调办事机构。

  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镇农业、农经、水利、农机、财政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

  二、强化人才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新型农民、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照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今年返乡创业农民*人,到9月底全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达*人次。

  三、实施环境治理,营造生态环境。

  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改厕任务*户;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一河一册档案,镇村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汲取河长制工作经验,建立林长制一林一册档案;
与扶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公庄中心村。

  四、着眼乡风文明,振兴农村文化。

  近年来,随着*省级文化广场的建成,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我镇蓬勃兴起,共有腰鼓队、锣鼓队4支,龙狮队1支,广场健身舞队10余支,群众业余生活极为丰富,篮球队、乒乓球队相继组成,锣鼓队、篮球队还参加县级组织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移风易俗落到实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五、着眼基层组织建设,打照一批“三农”队伍。

  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机遇,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积极输送年轻干部到市、县参加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各村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
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
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继去年我镇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后,今年各村积极稳步发展,9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
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8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工作。

  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乡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制定出台了XX《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乌党办〔2021〕1号),起草了《XX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1—2025年)》,调整成立了XX市委乡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同时,全市成立了六个专项推进组,明确各个小组的牵头单位、工作职责等,市农业局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综合协调和产业振兴推进具体任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SS薯都D品有限公司、DD区雪原乳业有限公司、FF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FF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民合作社,全市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目前,我市农民合作社有6346家,培育自治区级农民合作示范社62家、市级农民合作示范社230家;

  家庭农场333家,其中:家庭农场111家、家庭农场222家。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品牌。“AA马铃薯”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燕麦种植面积增加到112万亩,被命名为“中国燕麦之都”。创建标准化示范农场32个,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243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9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件。“四子王戈壁羊”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丰镇市、商都县创建“国家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全面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破解乡村生活垃圾难题,我市积极推广乡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目前3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40%的村庄开展保洁,建设垃圾池8000多个、公厕2000多座。二是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四好乡村路”255公里,99%的嘎查村通客运班车。全市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实施乡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隆胜、七家营、红格尔等水库基本建成,安全饮水工程惠及3.7万农民。大力发展集中供水,全市乡村集中供水率82%和自来水普及率77%。三是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化肥零增长、农药零增长、推进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行动。全力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4.4%。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四控”行动扎实开展。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改造喷灌圈16万亩。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草原平均植被盖度明显提高,草原植被盖度34.5%,村庄绿化覆盖率26.3%。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突出抓好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引导农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开展了五届文明村镇创建示范活动,打造全国文明村镇8个、自治区级文明村镇7个、市级文明村镇74个,镇县级以上文明嘎查村和乡镇苏木占比为40.2%。二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乡村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三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乡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全市87%以上的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禁毒会”、“村民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乡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派驻第一书记,全市乡村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1321个嘎查村委会全部完成村级“厅室”(便民服务大厅、村“两委”办公室、精准扶贫室、党员活动室、文体娱乐室、卫生室、便民超市)改造升级。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借助“七五”普法,树立“用得上、听得懂、看得见、信得过”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建立常驻乡村的普法宣传员队伍,为幸福美丽新乡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61%。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市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乡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市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按照《FF自治区乡村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方案》,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全市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今年全市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7万人次。二是全力推进乡村牧区人才工作,培养市级科技特派员170人、职业农民4648人,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能人大户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来抓,5.8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9%,丰镇市退出自治区贫困县行列,凉城县、察右后镇符合退出条件。建成脱贫车间70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1321个嘎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清零,产业扶贫惠及11.2万贫困人口。四是加强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乡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乡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市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精深水平低,生猪、肉牛、肉羊当地屠宰加工比例不足10%。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占全区的4.8%。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销售渠道不畅,品牌少。种养结构不合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财政投入不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投入的农业项目少,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面临的环境问题较严重,生态治理的任务较艰巨。四子王镇、察右后镇、北部牧区水资源缺乏,基础条件落后,自然灾害频繁。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任务艰巨。耕地污染较重、地下水过度超采,草农场退化、沙化问题突出。四是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农区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现象增多,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部分乡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精神鼓励机制、物质激励机制、制度策励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五是农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同全区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嘎查村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问题加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认真按照自治区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乡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工程、产业融合发展主体培育工程,开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稳步实施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工程、农商互联工程和电子商务进乡村综合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商都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四子王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支持土牧尔台镇、朝阳镇、乌素图镇等农业强镇纳入国家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范围。积极开展返乡下乡创业行动,争创自治区级农区双创示范园区(基地)。三是大力展特色农业产业。坚持“稳粮、优经、扩饲”,扩大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杂豆等特色种植规模,打造全国优质种薯黄金产区、燕麦主产区、重要的冷凉蔬菜基地。四是建立乡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以县乡为主体,建立以土地流转(乡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为重点的乡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乡村产权交易)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三级流转服务机构和流转信息平台全覆盖,实现乡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乡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乡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抓好规划引领和试点先行。以乡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确定一定数量的示范村、示范户。同时,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严格执行禁牧、草畜平衡等制度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加强草原生态修复保护。三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培育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新模式,着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特色小镇、乡村民宿、牧人之家、康养基地。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市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农区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依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学习讲堂”,组建“新时代讲习团”和“草原学习轻骑兵”队伍,结合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面对面、互动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建立覆盖苏木乡镇、嘎查村的网上“学习讲堂”微信群,推送“每天一句”“学习微视频”等网上理论学习产品,提高群众知晓度认同度。二是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指导各地科学策划、组织开展节事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名片,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达标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动苏木乡镇文化站、嘎查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苏木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嘎查村综合性文化服务站建筑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党组织,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推进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开展平安乡村创建行动,严厉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等乡村牧区黑恶势力。大力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三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传本县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到2020年,实现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95%。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乡村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产业扶贫。按照优势特色产业规划、产业扶持范围、“菜单式”扶贫项目补贴目录标准进行全面梳理,采取科学划分类别,因户施策,“量身定做”针对性强的产业扶持措施,建立各类扶持措施档案。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项目实施及补贴资金支出进度。完善贫困户和龙头企业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覆盖镇县市、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打造一批劳务品牌。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乡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调研情况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规划标准低。在我县乡村振兴建设中,村庄规划标准偏低,主要表现在“重建设轻规划”。村庄对于硬件设施建设的完成度十分在意,而对于规划认为是“纸上画画”,没有意识到规划对村庄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

  (二)村民缺少主动参与性。现在乡村振兴建设主要是政府主导,村民缺少主动性与参与性。从资金的筹措,到乡村的规划建设,都是政府一手包办的,农民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中来,存在“干部干,民众看”的现象。

  (三)缺少建设资金。现在的乡村振兴建设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财政的投入,但是政府资金也是有限。对于建设的支持,政府无法做到全包全揽、面面俱到,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僧多粥少”的现象,使各村镇之间竞争激烈。在没有其他资金投入时,工程建设只能停滞,即便是自愿投资也是有限的,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比较难吸引社会资金的流入,由于资金不够,乡村振兴设进展比较缓慢。

  (四)缺少建设人才。在建设乡村振兴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建设人才。一方面现在农村很多的年轻人为了赚到更多的钱,选择到城市打拼,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振兴建设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农村人才缺失现象非常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建设发展。

  (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城市要滞后许多。一方面乡村的道路、房屋、排污排水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环保设施、教育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各个方面,仍是相对滞后的;
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房屋造型过于单一,需要彻底整改,进一步完善,建设工作任务艰巨。

  (六)各职能部门无法形成工作合力。

  乡村振兴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单考一个部门的力量是无法有效完成的,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楚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甚至拖延工作的进度。

  二、实施乡村振兴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完善规划。乡村振兴是现在乡村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缩短城乡差距、各方面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项目,而科学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把规划摆在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的建设原则。

  (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乡村空旷的田野,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悠闲安逸的生活,这使得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追捧。乡村农家乐旅游、乡村花木游、瓜果游、休闲游、农业科普游等旅游形式开始大众化。

  (三)合理使用政府资金,吸收民间资本。乡村振兴建设基础设施和改造农村生态环境所需的资金很多,这给政府造成的压力很大。政府应想方设法吸纳民间资本,将本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外推广,让投资者清楚地“看”到乡村发展的优势资源,主动到农村投资建设。

  (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一是培养人才,对于本乡村有能力的人员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定期进行考核。二是引进外来人才和团队,乡村可以和社会上的大学合作,给出在农村工作的优势条件,将大学生就业目光投向乡村。也可以和社会上已经成熟有经验的团队合作,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对道路交通、给水、排水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环保设施、排水、亮化、民房提升、垃圾治理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建设。

  (六)发展强村富民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推进土地流转,着力推进现代农业观光、特色林果等重点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为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七)提升乡风文明。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协同推进,注重点面结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强化农民综合素质的教育
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摒弃陋习、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培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关键词: 振兴 工作汇报 乡村 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汇报 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