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仟文档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8篇

时间:2023-03-18 01:0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8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 最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心得体会(二篇) 篇一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8篇

篇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

· ·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心得体会 (二篇)

  篇一

 11 月 16 日出版的第 22 期《求是》 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我们党一路走来, 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 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中国共产党为 什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我们党的历史, 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

 一百年来,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形成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导党

 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 把握时代、 引领时代, 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 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从一定意义上说,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 思维视野的广度、 思想境界的高度。

 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 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 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 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回望百年, 实践进程与思想发展交相促进, 留下光辉历史华章。一九二一年七月,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和中

 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应运而生。

 一百年来,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 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我们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形成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用“十个明确”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 从 13 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 并重点概括了其中原创性理念和思想。

 实践充分证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华民族迎来

 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 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是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 为中国革命、 建设、 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一百年来, 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 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 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新征程上, 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在这一根本问题上,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 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 方法观察时代、 把握时代、 引领时代,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必须进一步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 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入总结了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 “坚持理论创新” 是其中重要一条。

 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 一次次挫折、 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及时回答时代之问、 人民之问,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二十一世 纪马克思主义, 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 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篇二

 11 月 16 日出版的第 22 期《求是》 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我们党一路走来, 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 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中国共产党为 什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我们党的历史, 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

 一百年来,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形成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创新局。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 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 把握时代、 引领时代, 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 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从一定意义上说,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 思维视野的广度、 思想境界的高度。

 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 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深刻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 方法观察时代、 把握 时代、 引领时代,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思想建党, 理论强党, 理论武装是最强大的武装。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共产党宣言》 及其时代意义等主持中央政治局

 集体学习,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全国党校工作会议、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 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 就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重大部署。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人民的理论、 实践的理论、 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 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我们党一路走来, 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 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

 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与时代同步伐, 与人民共命运, 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 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 但还远未结束”,“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 把握时代、 引领时代, 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共产党人来说, 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 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 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 思想境界的高度”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 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夯实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不是背教条、 背语录, 而是要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要赢得优势、 赢得主动、 赢得未来, 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 绊

 脚石,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以更宽广的视野、 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 抵御重大风险、 克服重大阻力、 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

 这些重要论述,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正本清源和守正创新相结合、 基本原理和最新成果相贯通, 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作用、 理论品格、 实践要求、 创新发展等作了精辟论述, 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为我们学习、 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遵循。

篇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

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读后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科学内涵,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战略部署和基本要求等,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

 作为一名央行基层员工以及一名共产党员,我有义务有责任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提高政治修养,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根据中支党委 2014年初下发的《关于 2014 年党委(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我认真研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读本》,以下是我读过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旗帜就是方向,方向错了,南辕北辙。对一个国家而言,主义就是一面旗帜。而一个国家要选择什么样的主义,关键是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祖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斗争,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尝试过了,资本主义走不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等都走不通。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必然结论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

 此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完成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革命走了弯路,经历了一段曲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跟坚持不懈的探索,事实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总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二、我国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社会主义文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种种情况表明,我国仍将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们党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党提出科学理论和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使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风雨飘摇的国家成为一个锅里日益强盛、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的国家。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为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夙愿与共同追求。对个人而言,梦想是人活着、奋斗着的重要精神动力,失

 去了梦想,人们也就没有了精气神,也就失去了精彩的人生,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梦同时是由每一个中国人编织而成的。

 中国梦是在我们党长期执政、我国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主流,同时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具有深深的时代烙印,饱含鲜明的时代特色。当前,我国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处于各种矛盾和挑战的凸显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得到持续改善与提升,国内政治社会和谐稳定,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执政卓有成效、党的自身建设成就斐然。这些都为我们把握难得发展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我们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党内党外的诸多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国要在世界上立足并有所作为,就必须确立自己的理想追求、建构自己的远大梦想。有了自己的梦想,我们才能与其他国家形成比较,理性权衡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保持独特的中国风度、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特色,努力占据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辉煌。

 人行鄢陵县支行

 黄勇浩

篇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

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心得 习总书记表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无数人民发挥团结的力量,进行尝试,以理论武装实践,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带领人民进行不断的斗争。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我国的繁荣发展奠定理论和制度基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在先进理论指导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所有方面的制度建设,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也是在优秀的制度下,在党的科学合理带领下,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当面取得重大的成果。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在这样的共识下,各族人民才能团结力量,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加强政治、经济建设,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谋幸福,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99 周年,99 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实践行动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以这次抗击疫情狙击战来说,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的人民内心最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来源不仅是我们传承的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给予的高尚品质,更离不开我们国家、我们党所提供的坚强的后盾,没有如此组织有序、纪律严明、责任明确的部署和安排,没有千千万万工作人员冲向抗疫第一线,就没有现在有效控制疫情后的人们回归日常的生活。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千万优秀党员、医护工作者、志愿者,在情况最危急的时刻,成为“最美逆行者”,助力抗疫第一线,充分展示了我

 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完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效率的体现。同时,也说明中华民族在磨难中团结一心,不被打倒,而是万众一心,在苦难中成长和奋起,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充分展现。我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大国情怀,我们国家的党员认真履职、承担责任的优秀品质。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

21 社会主义发展史观后感四篇 2021 社会主义发展史观后感(最新 5 篇)一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紧紧围绕中国发展的新时代新课题,抓住新实践新特点,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形成紧密联系的完整体系。

  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重大论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面对经济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创新要素对实体经济贡献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比如社区留守老人和孩子照料,文明和谐社区建设,都是我们贯彻落实十九大

 精神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大自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拥有了高度自信,才能带领人民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只有对自己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坚如磐石的自信,才能获得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的勇气、焕发创造的活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观国情、察世情、看党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应对之策,不仅关系自身发展,也影响世界格局。

  从“一带一路”的中国倡议,到金砖国家成为“知行合一的行动队”,再到全力援助非洲埃博拉疫区国家……中国为迎接全球挑战提供东方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2021 社会主义发展史观后感(最新 5 篇)二

  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提出来还不到两百年,而人类产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社会理想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那为什么我们讲社会主义五百年?这是根据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实质含义来界定的。

  社会主义是相对资本主义而言的一个概念。个人本位、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社会本位、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因此人们容易认为资本主义灭亡了社会主义才会出现,起码要比资本主义晚很多。其实不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世界历史的产物,相伴而生。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从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是 15、16 世纪之交的大航海。14 世纪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但资本主义真正破土而出是在大航海时代,一般界定为 1492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从那以后资本主义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有弊端,相应的批判和试图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就应运而生了。因此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致也是 500 年,一般我们从 1516 年算起。所以说,社会主义五百年这个概念是科学的。当然,在资本主义作为统治性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存在时,社会主义一开始只能作为思潮和运动存在。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时间段

  第一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从 1516 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到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之前,这段时间有330 多年,在整个社会主义五百年中占三分之二。这 300 多年,在生产力上,是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时期;在社会制度上,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讲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听起来很像科学社会主义,那为什么还说他们是空想社会主义呢?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有一个非常公允的说法,他说:“所有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希望。”

  第二个时间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所谓现实,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机器大工业逐渐成为主流,生产越来越成为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工人运动也迅速发展起来。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代表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马克

 思恩格斯纵览时代风云,吸收时代精华,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1845 年马克思恩格斯写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1867 年,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系统地阐释了剩余价值学说。1880年,恩格斯发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第三个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19 世纪最后 30 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世界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转变,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时代。作为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俄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温床。1917 年首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但软弱无力的资产阶级无法解决日益激化的国内各种经济、社会、政治矛盾,列宁毫不迟疑地领导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直接成果就是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十月革命之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先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之后,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建立了以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和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三位一体”的苏联模式,以及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苏联模式逐步形成,不完全是斯大林个人意志的产物,更多是苏联国情、历史传统和时代特征的产物。苏联模式的短期成功导致大多数人忽略了其暴露的和潜在的问题,反而将其神圣化为社会主义的普遍原则和基本制度。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以及勃列日涅

 夫早期的改革都没能真正触及苏联模式的核心。苏联解体证明这种模式的根本问题是逐渐背弃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初心——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

  第五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用了 30 多年时间从思潮、运动发展到制度,为社会主义实现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但在实践中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在后来的实践中,尽管探索艰辛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六个时间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次科技和产业革命是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迈进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是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合作和斗争的时代,给社会主义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社会主义要发展,必须证明自己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发展生产力,更有效提升综合国力,更好满足人民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系统回答了时代之问。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革命性地改变和深化了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在社会主义最根本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理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三位一体的,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规范理论的革命性发展,为真正超越苏联模式、跟上时代

 步伐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撑。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都是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的重大创新,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领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理论,进一步厘清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最大规模、最快速度的现代化建设奇迹,初步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其他脉络

  六个时间段是一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来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线索,是一条主线,但并不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全部。

  比如说,与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并列的,还有其他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建设、改革和探索。还有发展中国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学术界一般称之为民族社会主义。

  再往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民主社会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欧洲较快发展。民主社会主义既不是空想社会主义,也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他们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他们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现实。他们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他们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很多原则,他们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伯恩斯坦讲的,目标微不足道,运动就是一切。所以说他们总体上属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改良资本主义。

  还有,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后,空想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还长期存在。马克思恩格斯进行过长期理论斗争的一些社会主义流派也是空想社会主义,近代中国也出现过三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空想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还会存在,不仅以思想流派的形式存在,还会以各种实践形式存在。那些失败的社会主义实践,究其根源,

 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需要说明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前,空想社会主义是有积极和进步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后,空想社会主义越来越成为消极因素。马克思说过,“虽然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定他们的祖先炼金术士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努力避免重犯他们的错误,因为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将是不可饶恕的。”1848 年之后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现代的炼金术士。

  总体而言,21 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主流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1 社会主义发展史观后感(最新 5 篇)三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精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只有将新时代新思想学习贯彻好,才能在攻坚期走的更稳,才能保证百姓的幸福生活。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神力量和行动指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化学习把握思想精髓,使新思想落地生根、落实见效。

  提高站位抓贯彻。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的政治任务,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班、读书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持续加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坚持学思践悟,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抓贯彻落实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坚持学用结合、指导实践,以工作实绩推动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真正将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谋划工作的具体思路、破解难题的措施办法、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突出主责抓党建。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政绩来抓,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推进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行业

 系统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持续加大正风反腐力度,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更加严实地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行为底线,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

  致力攻坚抓脱贫。把深入学习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遵循,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担当,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问题导向抓发展。优化产业升级,牢抓项目建设,让改革发展成果...

篇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

/p>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摘要:

 本文首先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进程;其次从又好又快的转变上详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转型特征;再次根据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全会两次重要的会议中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代动向;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远意义。

 关键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 又好又快 发展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马克思基本经济原理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1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形成 邓小平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奠基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紧紧抓住“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总结了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了中国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大胆汲取和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创造的新经验,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2

 中共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并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进程出发,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有别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出发点的社会主义设计,也有别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发展和完善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析形式并存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分配形式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正是所有制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3]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如何适应和利用国际经济并正确处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广义地说也属于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问题。

 1.3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创新与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伴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5] 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新高度;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实现的重大创新,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多方面的,最

 3

 关键的就是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其重大意义,才能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转型特征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大发展战略,并认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6] 。为此,提出实施“又好又快”发展方针的8项举措: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又好又快”与“又快又好”看似仅有一字前后次序之差,但明白无误地传递着一种信息,将“好”“质量”放在首位,“快”必须在“好”的前提下,即服从于“好”,因而,这是目标追求背后的治理理念变化.昭示人们将以此为基础构筑新的行为导航系统,真正走出一条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内涵在经济运行特征上的体现至少是:适度、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体制日臻完善。转型特征如下:

 (1) 适度、持续增长。为此,必须做到:合理的增长速度引领;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需求战略的科学选择。其中,每一问题均具有复杂性和探索性。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7] 。这里的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早在1995年,中央在制定“九五”计划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两个根本转变”,即转变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然而十余年过去了.我们依然面临着粗放经营、掠夺资源、污染环境等种种突出问题。关键在于把握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因而研究规律、遵循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科学选择路径应成为当前探索发展方式转变的焦点 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应将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置于世界发展方式“演变”过程之中进行研究。

 4

 (3) 经济体制日臻完善。如上所述,政府转变职能客观上已成为当前深化改革、完善体制的矛盾焦点。“一马挡道,万马难行”既是决策层发出深化改革重点的信息和推进改革的决心,也是30年改革进人薪阶段的呼唤。问题在于,不能仅仅满足子结论判断,而应探究政府职能转变难的真实根源,以便对症下药。客观地判断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尽管涉及面很广,如社会稳定、自身利益等, 但最根本的还是发展阶段的制约。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代动向

 3.1 十八大的“稳中求进” 在十八大报告中, 胡锦涛同志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动力进行厂准确界定"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 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正如他所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也是对我国经济健康持续成长的最好方向指引[8] 。

 十八大报告中一个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稳增长。我们党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的看来。中国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内需潜力广大,发展空间巨大。在当前国际经济与政治局势变化加剧的背景下,这种宏观战略的明确对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3.2 十八届三中的“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受到全球瞩目,除了因为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外,也因为三中全会传统上引领中国政策改革方向,并为重大执政方略定调。由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对外改革开放”、1993年第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市场经济”,到今年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可见三中全会对中国政策影响的深度及广度,更可了解此次三中全会的决议为何将牵动全球经济局势。

 5

 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一方面,中国正迈向工业现代化的经济体;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明确。在这种情况下,GDP 的增长固然重要,但整体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更为重要。从此次三中全会着重的几个面向,包括经济增长引擎由出口转为内需、对市场体制的开放、打击垄断企业并开放民营资本等政策,都可看出结构问题改革的努力。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远意义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理论意义

 4.1.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是指导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南,但它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开放的体系,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世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9]

 4.1.2 为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发展经济,走向繁荣和富强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所有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不仅仅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也为世界各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经济问题特别为经济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也为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后如何正确认识本国国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实践意义

 6

 4.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源自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增长。

 4.2.2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绩效,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 执政绩效也称“有效性”,是指政治权力的实际作为,是政治权力对社会进行管理或统治的实际业绩,它涉及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健、教育普及、科技发展、社会稳定等各方面。

 4.2.3 推动了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同样,也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没有经济高度发展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证明,要实现社会和谐,根本的是要保证经济和谐,而经济和谐只有通过经济的不断发展才能实现。

 4.2.4

 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脱离世界而孤立发展都是不可能的。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经济日益融人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发展直接扩大了世界市场的容量,中国市场不仅消化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量的商品,而且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为世界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商品和劳务。十几亿人口的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不仅保证了中国国内的稳定,也为亚太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为世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 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社会主义的中国谁也动摇不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 328~329 页。

 [2]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 17~19 页。

 7

 [3]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 230~232 页。

 [4] 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 483~484 页。

 [5] 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 69~70 页。

 [6] 王国平:“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

 [7] 李文星、范逢春:中国经济新焦点[M],西苑出版社,1999。

 [8] 黄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明发展方向——十八大开幕式观后感,资源与人居环境,2012 年 12 期。

 [9] 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18~427页。

篇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

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选 精选 4 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在我看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正确认识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是我们需要最先去做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命运,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历史使命是什么?在我看来,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践行。

 正确地学习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大学生要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担当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在认识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的同时,强国时代也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

 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于思想文化多元的背景之下,我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终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树立创新思维,用创新助力国家发展。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而,却成为了近代历史上的落伍者,受尽了外国列强的侵略以及侮辱。清王朝固步自封,最初看似是守住了“天朝上国”的颜面,但最后却让列强的铁蹄践踏于地,让中华民族经历了从古至今最艰难的一段时期。我们也终于明白,在现代世界文明与古代中华文明交流融合、冲突舍弃的历史洪流中,在一个充满创新色彩的现代社会中,便更需要我们与世界接轨,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创新思维,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以小我奉献大我,进而带动全社会创新思想的迸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多次讲话中表明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在感到幸福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颇深。新时代新征程下,当代的青年学生仅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有一种社会格局,能够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个人价值,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我们的梦想。

 尽管此时的我们在广阔的梦想实现过程中仅如同最渺小的沙粒,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教师教育学院的一名学生,奔赴崇高的教育事业是我人生无悔的选择。这也使我们更加明白,渺小的我们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个人价值。正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我们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要对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充满信心与希望,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将自身血肉与国家安危联系在一起,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 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通过社团组织大家进行集中学习及座谈讨论,在和社团成员的互相沟通及了解中,更深刻的体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更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思想。

 在不断地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也把自己的学习逐渐向系统化、规范化贴近,向严格化、带头化靠拢。作为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成为学习的带头人,用无声的行动带领同学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默默

 的付出激发同学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党的有关理论的热情,逐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同学们的头脑,作为同学们今后的行动指南。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成长。我作为社团团长,对于如何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有了自己的体会,最根本的就是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之成为做好带头作用的思想自觉、行为自觉;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并将所学的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帮助社团其他成员共同学习,实现自身价值。

 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自身奋进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句话激励了数代青年的奋进。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新时代青年再次殷殷寄语:“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拥有牢不可破的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努力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以“敢

 叫日月换新天”的雄伟气魄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壮志豪情,投身在祖国的怀抱里放飞青春梦想。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我们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社团更是要把青春扎进土地。继续进行精准调研,继续了解群众所需,同广大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奉献社会。将自己的“诗”与“远方”与中华民族的“梦”与“未来”合辙共响,为驱动“新时代”航船驶向远方彼岸,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篇三 严以修身良好示范 “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 7 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这是 2013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对青年们讲的一番话,以此激励青年要重视自我提升,勇于担当。

 “修身”一词始终贯穿于习近平的过往经历之中。

 2007 年出版的《之江新语》记录了习近平主政浙江时的思考。他在《做人与做官》中阐明了修身对于为官的重要性。他引用王安石《洪范传》里的一句“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表明领导干部既是一个要有高尚品德的普通人,也是一言一行对社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不普通的人。

 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2014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并对其内涵作了系统阐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将“严以修身”置于首位,进一步突出了严以修身作为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作风标尺的重要地位。

 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立政德,包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先后出台“八项规定”,整治“四风”,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将“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作为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重拳反腐,抓关键少数,正确引导党员的成长。

 强调家风优良传承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2013 年 12 月 31 日晚间,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第一次发表新年贺词,他的办公室首度被曝光。透过镜头,我们清晰地看到书架上摆放的几张照片,分别是:习近平与家人推着轮椅上的父亲、习近平牵着母亲的手散步、他与夫人合影、他骑着自行车载着女儿。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习近平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2012 年 12 月 23 日,新华社播发人物特稿《“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其中谈到习近平走上领导岗位后,习仲勋的夫人齐心专门开家庭会,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习近平的工作领域从事经商活动。

 家风连着党风,党风关乎民心。2015 年 10 月 18 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将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标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追求。

 制度保障是外力约束,而家风建设却是内在的提升。一个党员干部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中要处理好各种“中国式关系”,抵御不良诱惑,坚定信念和初心,离不开优良家风的建设与拱卫。正如习近平所说,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鼓励领导干部专心致志工作。反过来,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教。

 2016 年 1 月 12 日上午,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直指干部子弟的教育问题:“……要留留神,防微杜渐,不要护犊子。干部子弟也要遵纪守法,不要以为是干部子弟就谁都奈何不了了。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处理,而且要从严处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才能有整个社会的风清气正。

 篇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古有屈原高吟:“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抱石沉江;苏轼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忧虑一生。近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备受屈辱的历史;五四运动完成彻底的反帝反封,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如今嫦娥号飞天揽月首登月球暗面,蛟龙号下海遨游深水探测未知,更有建设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工程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伟大成就。无数伟人为国家而奋斗,作为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在穷且益坚的时刻,不坠青云之志。

 动态黑色音符 2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面对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进程,青年作为精力充沛,有智慧,有才干的一代,更要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把握机遇,努力拼搏,锐意进取,永怀爱国之心,激发政治动力,在振兴中国之路上披荆斩棘,逐步使中国发展强大起来。白驹一瞬,韶华易逝,青年时不我待,却要只争朝夕,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用一个个年轻灿烂的灵魂,激发强劲的奋斗精神,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让青春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让中国筑就更伟大的新篇章。我相信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中依旧能放飞美好的青春梦想。

 动态黑色音符

 3 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以中国梦激扬青春梦 从 2017 年 106 支队伍奔赴延安,开启大学生创新创业扶贫新实践,到 2018 年来自全国高校的 70 万名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进行青春红色筑梦之旅。青年人扎根大地,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识品质。纵使青春无悔,青年也能逐梦扬威。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潮滚滚向前,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对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早就习以为常,各式各样的文化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类似于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与小农的落后文化,总是悄无声息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一旦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种子在青年的心中生根发芽,便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的素养。所以青年要时刻警惕这些腐朽的落后的思想以防侵蚀我们的精神。更要在跨时代的现实中,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从现在做起,努力达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五点要求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造创新,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德,以适应社会发展。动态黑色音符

 梁启超曾在《新中国未来记》中写道:“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只要青年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真正做到把个人的成长发展和人生追求融入国家民族事业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梦想终究照亮现实,中国梦必将得以实现,皓月千里中必有青云之志。

篇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

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心得体会与理论文章合集

 目

 录

 1.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2.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4.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心得体会

 5. 学习《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心得体会

 6. 学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成立 98 年、执政 70 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绝非偶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深入研究、科学解答这一重大课题,对于始终坚持中

 国共产党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远大理想追求 每个政党都有追求,但不同政党的追求很不相同,不少政党是为小集团争权夺利,而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落后挨打、积贫积弱。为了改变这个状况,许多志士仁人进行了不懈探索,但都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肩负起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达 28 年的浴血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之后,又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成就。目前,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人民富起来了,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民主法治建设等也取得长足进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

 领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历史最有说服力。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远大理想追求,为国家、民族、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和跟随中国共产党,原因清清楚楚。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挑战多么严峻,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有科学理论引领 对一个政党而言,思想理论建设非常重要。对党内,要通过思想理论建设告诉党员该怎么干、为什么这样干;对人民,要通过思想理论建设让人民群众跟着党走,凝聚起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团结凝聚人民。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全盘西化”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主张都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有希望和出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

 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反观原苏东国家的共产党,之所以相继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思想僵化,理论没能跟上时代发展,不仅不能指导新的实践,甚至连现实都解释不了。

 有选贤任能机制 一个政党怎样选人、选什么人极端重要,直接决定其能否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有无凝聚力和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选拔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领导干部。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强调党的先锋队性质,对发展党员有着严格要求。近年来,我们党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要求控制总量、

 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对申请入党者的教育、考察等工作,确保党员质量。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就提出五湖四海、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等要求,坚决反对山头主义、任人唯亲。我们党的干部路线保证了党的团结统一、兴旺发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培养选拔使用干部方面不断探索,相关制度日益完善。习近平同志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特别强调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他强调,要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近年来,干部队伍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好干部标准发挥了重要导向作用。

 我们党在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等方面已经树立一系列科学理念、形成一整套制度机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人岗相适、人事相宜,重视台阶、政绩、多岗位锻炼,坚持干部进党校学习等等,这样一系列理念、原则、制度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得到其他政党越来越多的认可。

 有严明纪律规矩 政党作为政治组织,一般都有章程,都有纪律规矩,但像中国共

 产党这样有着严明纪律规矩的政党,世所罕见。我们党一贯重视纪律规矩,不仅有着健全的纪律规矩,还能严格执行纪律规矩。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重视党的纪律建设。1927 年,党的五大决定成立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专门负责党的纪律监察工作。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把支部建在连上,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延安时期开始,我们党的纪律规矩逐步丰富成熟,党中央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纪律规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针对一个时期党的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之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久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印发,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修订和制定一系列重要党内法规。这些党内法规都蕴含着严明的纪律规矩,为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制度保障。

 有自我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领导社会革命,还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勇于

 自我革命使我们党形成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和机制,确保党自身出了问题能坚决主动予以纠正。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成功纠正过党内的各种错误倾向,特别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彻底纠正了教条主义错误,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人心,让我们党日益成熟。在革命时期,我们党还形成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勇于自我革命也使我们党能够坚决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待党内出现的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决不手软,这是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都严惩党内腐败分子。新中国成立初期枪决刘青山、张子善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这些都说明,中国共产党同腐败是水火不相容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党内存在的问题,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反腐败。习近平同志还对党的自我革命作出许多重要论述。他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已经走出成功治党新路。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战胜对手,也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有强大领导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能力得到了充分彰显。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为了国家发展、人民福祉共同协商。中国共产党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这一领导体制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保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政治稳定和政策连续性,决策作出之后具有很强的执行力。

 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进一步完善保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通过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统筹设置党政机构,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能力体现在各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有力应变局、战洪水、抗地震、化危机等,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强大领导能力。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放射出灿烂光芒、结出丰硕果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高度,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重大检验,也是对我们党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力水平的历史检验。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顺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适应中国国情,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人间奇迹。马克思主义把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进行改革开放,推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转变,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这个伟大觉醒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办事,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顶住各种压力、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品格的新激发,是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追求富裕,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的必然产物。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回应重大时代课题,保持强大生命力。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科学发展观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

篇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

国特色社会主义》读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后感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明确集中地概括为“以人为本”,高度弘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进一步科学地定位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全 面 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 推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 经 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 , ,就是要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 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 文 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 协 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 的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 境 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 代 代地永续发展。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和 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社会建设同经济 建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道,纳入中 国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建设 富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

 “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赋予了 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展战略新的时代内涵 。

 。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 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 和 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 事业的发展要求。胡锦涛同志针对我国经 济 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 五 五个统筹”思想,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人 与 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三个方 面 面概括了统筹兼顾的主要内容,并把统筹 兼 兼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 程 程和各方面,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 治 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社 会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国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对内科学发 展 展、和谐发展与对外和平发展、构建和谐 世 世界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和 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等一系列 重 重大关系,使统筹兼顾的方法论意义更加 凸 凸显,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 的 的认识。

 只有坚定执政为民的政治立 场 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始 终 终具有正确的前进方向、科学的价值取向 、 、不懈的创新动力。掌握唯物辩证的哲学 思 思维。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认识 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 问 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 建设的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义。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胡锦涛同 志 志要求全党更加自觉地坚持求真务实精神 。

 。求真务实的实质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主 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规律性与

 目的性相统 一 一。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才能不断推进中 国 国特色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全 全面发展,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夺取 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奋力开拓中国 特 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后感 观后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