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案汇编10篇【精选推荐】
司马光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识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案汇编10篇,供大家参考。
司马光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 搬石砸缸 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 积极动脑 解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司马光
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范读课文。
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教学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读音。
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去拼音读。
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检查字形。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作业
抄写生字。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试读课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讲读课文
讲读第一段
自由轻声读课文。
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讲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
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讲读第三段。
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指名读课文。
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比较句子。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司马光杂那口缸。
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总结课文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作业
填空:
别的( )( )( )都慌了,( )( )哭,( )( )喊,( )( )( )跑去( )( )( )。( )( )( )没有慌,他搬起一块( )( )( )使劲砸( )( )( )。
第三课时
复习检查
抽读生字。
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 shi) 找(zhao zao) 座(zhuo zuo) 砸(za zha)
练词说话
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用词练习说话。
不小心
有的……有的……有的……
课堂练习
看拼音写词语。
Gu shi hou yi hou jin dou lai le zhao da ren
2.组词区别。
古( ) 时( ) 候( )
石( ) 村( ) 后( )
那( ) 缸( ) 找( )
都( ) 红( ) 我( )
司马光教案 第2篇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座都城都在山西境内。尧都平阳、舜都蒲板、禹都安邑。其中禹都安邑,西环涑水、东踞中条、南临盐海、北依鸣条。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以后安邑改名为夏县。夏县,到宋代的时候出了一位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博学多才的大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
河东历史上有四大望族:闻喜裴氏、龙门薛氏、解州柳氏、龙门王氏。四大家族济世英才之盛、德业文章之隆、皇家思宠之重、百姓推崇之情,其他家族望尘莫及。但是到了宋代的时候,夏县涑水河边的司马家族,后来居上,锋头更健,一下子涌现出了一大群名士乡贤:造福乡梓的河中知府司马池、才华横溢的太中大夫司马旦、治学严谨声名卓著的司马光,以及谏议大夫司马康、驾部员外郎司马宣、(鹿阝)州通判司马里、潞州通判司马京……司马家族在宋代的屡屡崛起,尤其是宋神宗以后的历代帝王,每每追念先贤的时候,就能想到司马家族,这都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一位声名直追孔子的先贤,带动了一个家族的兴旺。他就是宋代的温国公、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太原道注:有关司马光参见本站山西名人栏目)。
夏县,是司马光的故里。城西水头镇的小晁村现存司马光及父兄亲属墓冢13座。东侧有司马温公祠,主殿五间,旁边还有规模宏大的佘庆禅院,内有宋元时期精致价昂的众多彩塑。
我在中旅当导游的时候,经常去东南亚,发现很多外国朋友喜欢中华文化,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掌故和社会风情也有相当的了解。唯一不明白的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那么多次朝代更迭,不管是谁当家,也不管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皇帝,治国的策略和治国的方式都有惊人的相以。再者从地域来讲,无论是在天子驻扎的北京,还是在繁华的省城,甚至偏远的山区县城,统治者的施政措施和施政办法都有惊人的相似。这种大一统的政治和文化格局,是如何冲破层层障碍,紧紧地粘连在一起的?其实,道理很简单;
历代统治者,不管是皇帝,还是县令,虽然他们出身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种族习惯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以史为鉴,修身治国。他们都注重从历史中学习前代的得失之迹、存亡之道、兴衰之本,从而制定出自己的治国之策。所以古代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两册史书安民生”的说法。《论语》即孔子的儒家方略。而两册史书,即《史记》和《资治通鉴》。宋英宗评价《史记》和《资治通鉴》“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为典型之总会,册牍之渊林矣。”从这个意义上讲,《史记》和《资治通鉴》是其他史书所不能比的。两司马的两部巨著,不仅是两部史书,更重要的在于他们的思路,启蒙了历代皇帝,最后导致了文化一体、政治一统、古今一致。
司马光曾经做过宋代的宰相,对其品格德行、修学治史,古今评价一致,隆誉甚高。但对其政绩评价,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在保守派主政的时候,对其政绩大加褒扬,宋哲宗还敕令保守派的翰林学士苏东坡撰写神道碑文,并御书“忠清粹德之碑”六字碑额立在夏县司马光墓前。苏学士洋洋洒洒2266字的碑文中极尽溢美之辞。后世的史书基本上持这种态度。
但是,改革派当政的时候,司马光不仅没有政绩可言,而且被列入奸相之列。这主要是因为他反对同列宰辅的王安石变法。宋代绍圣年间,御史周轶首论“温公诬谤先帝,尽废其法,当以罪及。”不仅夺去了所有的封号,而且还把其墓前所立的巨碑推倒。王安石的学生章淳、蔡京主政时,为报复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的做法,将司马光等309名朝臣列入“元佑奸党”,并要在朝堂和各州郡都立“奸党碑”。司马光首当其冲。但是在立碑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石匠安民对蔡京说:“小民是愚人,不知道立碑的意图。但司马相公海内称其正直,现在却要列入奸党,小人不忍心做。”蔡京一怒便要收拾他,吓得安民哭诉道:“大人的命令我不敢不听。小人只有一个要求:碑上署刻石人名字的时候,千万不要署上小人安民,以免骂名千载。”蔡京仔细一想,司马光虽然有错,但毕竟为人正直,享有威望。于是改变了主意,将司马光以下的奸人全部列碑,司马光除外。
由此可见,司马光虽然在政治上有失误,但其人格力量,不仅为百姓称道,也仅对手折服。在封建年代,司马光是孔门的第三个圣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样在孔庙享配。
今天的司马温公墓前,涑水清流,绿树成行。历史纷争和毁誉成败也都化作了黄土,陪伴这位长眠地下的圣人。只不过人们在那条叫“涑水”的小河边驻足的时候,就会想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号为“涑水先生”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历史学家。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司马光教案 第3篇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教案 第4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光为什么砸缸,其道理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课题,司马是姓,叫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打开书,看本课的内容,除课文以外,有一幅插图,课后有3个作业题。
2.范读:边听边想,这一课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1)范读。
(2)看插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本课写的是司马光砸缸,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2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孩子朋友跑去叫有一回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同学们,老师现在指名来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叫到的同学,你不仅是代表你自己,而且是代表你同桌,因为刚才是你们两人讨论的,一个说完后,同桌还可以补充。
利用熟字记字形的有以下几个:
古:上边“十”,下面“口”,
时:左边“日”,右边“寸”,
回:大口套小口,笔顺:回。
朋:左边“月”,右边“月”,
玩:左边王字旁,右边“元”。
跑:左边足字旁,右边书包的包字,笔顺是包。利用偏旁加部分记字:
候:左边单人旁,中间一竖,右边是:。
孩:左边“子”,右边笔顺:丶亠。
友:一横加一撇,带上一个“又”。
让学生理解词语和一字组多词帮助理解字义:
古时候:很早很早以前称古时候,昨天,前天叫古时候吗?不叫。
古(古代)(仿古)(蒙古)
时(时代)(时间)(小时)
候(气候)(等候)。
朋友:关系不错的人称朋友,本课小朋友,指关系好的小孩。
友(友谊)(友好)(亲朋好友)
玩(玩耍)(玩艺儿)(贪玩)
跑(跑步)(跑来跑去)
(四)在学习生字、生词的同时,把课文读通顺。
1.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得”的音。
请同学读词语:长得又大又圆。
这里的“得”读de轻声;
本课“得救”了,这里的“得”读二声d6,是得到的意思。比如:我得到妈妈的宠爱。我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2.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一是注意生字词在句中的读音和字义,二是把课文读通顺。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格中的位置,包括每一笔的位置。
2.重点指导下列字:候、孩、跑。
3.学生在本上描一遍田格中的生字。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二)进行句子训练,体会词的作用。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遇事不慌,动脑筋想办法,在紧急情况下,做事果断的教育。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指名读。
古时候小孩朋友跑回去
(二)谁能告诉老师,司马光姓什么?叫什么?
(三)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2.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四)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古时候”是指很早很早以前,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全是古代人的着装。
2.学习第2自然段。
(1)小声读这一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每一句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找重点词理解。
①第一句话中“他”指的是谁?(司马光)
②学习第二句话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插图,思考:
a.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几个孩子,哪个是司马光?
b.从图上假山和水缸的位置,再看这口水缸怎么样?从句子中哪儿看出来的?
“假山”是用石头人工堆砌成的,大树下面有假山,假山脚下有口大水缸。
让学生观察水缸到底有多大,和几个小孩子的个头比。里面装满了水。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他”的音,第二句话要突出“大”,“装满”,让大家能够通过你的读听出来这口水缸怎么样,里面装的水是怎么样。
通过看图,指名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也为理解后面的课文打下基础。最后说一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4)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是先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
接着找重点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然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学习第3自然段。
小朋友们和司马光在花园里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插图,想象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里的。
司马光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的。
(2)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再读这段,想一想,缸这么大,里面又装满了水,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一方面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下段课文奠定基础。
4.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组学习。
(1)小声读课文,自己想一想掉进水缸里小朋友的处境,再想一想别的小朋友的心情会怎样,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谈自己的理解:
从“别的小朋友”看出是除司马光之外的小朋友。“都慌了”和后面句子中的“有的……有的”,“叫”、“喊”、“跑”、“找”是相对应的。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被水淹死的危险,小朋友们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叫喊”目的是叫大人们听到呼救的声音,来救小朋友;
“跑去找大人”,也是这样。再让同学们想象,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做能来得及吗?为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果断打下基础。
(4)指名朗读:要读出小朋友们那种心里焦急的紧张气氛。读“有的”“有的”时和逗号前面的句子接得紧一点。
5.学习第五自然段。自己学习。
同学们,小朋友们都慌了,因为他们知道,时间长了,那个小朋友有生命危险。想通过叫喊,跑去找大人来救小朋友。这时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1)按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这一段。
①提醒同学们自学时,抓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去理解句子。
②看图,哪个是司马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司马光没有慌,从表情上看出来的,其他小朋友惊慌地咧着嘴,而司马光的神情表现很镇静,不慌张。
③指名读自己理解。
“举”、“使劲砸”、“几下子”说明什么?遇事不慌,认真动脑筋,想办法,聪明、果断。缸破了,水从破洞里流出来,落水的小朋友就不会被水淹死了。④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6.学习最后一段。
同学们,司马光遇事不慌,他机智勇敢地举石头砸破了缸,救出小朋友,这时大家的心情如何?带着轻松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得救”重读。
总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句子训练。课后作业第2题。
1.投影出示句子。
2.让学生自己填空。
3.填空后,自己读一读每一组的两个句子,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4.指名说一说。
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意思更具体,更明白。“在花园里玩”限制了玩的地点。“石头”说明司马光用“石头”砸缸,不是用别的,意思比第一句更明确,更完整。
(六)作业。
1.巩固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字词。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边读课文边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组成的词的写法。
2.听写。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同桌听写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确。这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一种好方法。
有一回,古时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声读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提醒按上节课告诉同学们的句式来说。段意:
1.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2.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哭着,喊着,去叫大人。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能看着插图,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1.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2.同桌互相讲一讲,强调不是背课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课文内容讲故事。
3.出示投影插图,指名让同学讲故事。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向他学习什么?
(五)你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谈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1.字词方面:学会了哪些字词,或者是在识记生字过程中,学会了哪种识字方法。
2.本课语文知识方面:比如按句式说话,学习课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这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教师根据学生谈的",进行总结、深化,表扬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4)“我”字第一笔是撇,“找”字左边是提手旁。
同学们,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有很多字,音相同,还有很多字字形很相近。所以,我们学习要认真、仔细,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不要弄混了。
司马光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光为什么砸缸,其道理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课题,司马是姓,叫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打开书,看本课的内容,除课文以外,有一幅插图,课后有3个作业题。
2.范读:边听边想,这一课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1)范读。
(2)看插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本课写的是司马光砸缸,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2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孩子朋友跑去叫有一回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同学们,老师现在指名来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叫到的同学,你不仅是代表你自己,而且是代表你同桌,因为刚才是你们两人讨论的,一个说完后,同桌还可以补充。
利用熟字记字形的有以下几个:
古:上边“十”,下面“口”,
时:左边“日”,右边“寸”,
回:大口套小口,笔顺:回。
朋:左边“月”,右边“月”,
玩:左边王字旁,右边“元”。
跑:左边足字旁,右边书包的包字,笔顺是包。利用偏旁加部分记字:
候:左边单人旁,中间一竖,右边是:。
孩:左边“子”,右边笔顺:丶亠。
友:一横加一撇,带上一个“又”。
让学生理解词语和一字组多词帮助理解字义:
古时候:很早很早以前称古时候,昨天,前天叫古时候吗?不叫。
古(古代)(仿古)(蒙古)
时(时代)(时间)(小时)
候(气候)(等候)。
朋友:关系不错的人称朋友,本课小朋友,指关系好的小孩。
友(友谊)(友好)(亲朋好友)
玩(玩耍)(玩艺儿)(贪玩)
跑(跑步)(跑来跑去)
(四)在学习生字、生词的同时,把课文读通顺。
1.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得”的音。
请同学读词语:长得又大又圆。
这里的“得”读de轻声;
本课“得救”了,这里的“得”读二声d6,是得到的意思。比如:我得到妈妈的宠爱。我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2.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一是注意生字词在句中的读音和字义,二是把课文读通顺。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格中的位置,包括每一笔的位置。
2.重点指导下列字:候、孩、跑。
3.学生在本上描一遍田格中的生字。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二)进行句子训练,体会词的作用。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遇事不慌,动脑筋想办法,在紧急情况下,做事果断的教育。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指名读。
古时候小孩朋友跑回去
(二)谁能告诉老师,司马光姓什么?叫什么?
(三)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2.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四)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古时候”是指很早很早以前,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全是古代人的着装。
2.学习第2自然段。
(1)小声读这一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每一句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找重点词理解。
①第一句话中“他”指的是谁?(司马光)
②学习第二句话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插图,思考:
a.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几个孩子,哪个是司马光?
b.从图上假山和水缸的位置,再看这口水缸怎么样?从句子中哪儿看出来的?
“假山”是用石头人工堆砌成的,大树下面有假山,假山脚下有口大水缸。
让学生观察水缸到底有多大,和几个小孩子的个头比。里面装满了水。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他”的音,第二句话要突出“大”,“装满”,让大家能够通过你的读听出来这口水缸怎么样,里面装的水是怎么样。
通过看图,指名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也为理解后面的课文打下基础。最后说一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4)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是先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
接着找重点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然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学习第3自然段。
小朋友们和司马光在花园里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插图,想象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里的。
司马光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的。
(2)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再读这段,想一想,缸这么大,里面又装满了水,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一方面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下段课文奠定基础。
4.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组学习。
(1)小声读课文,自己想一想掉进水缸里小朋友的处境,再想一想别的小朋友的心情会怎样,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谈自己的理解:
从“别的小朋友”看出是除司马光之外的小朋友。“都慌了”和后面句子中的“有的……有的”,“叫”、“喊”、“跑”、“找”是相对应的。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被水淹死的危险,小朋友们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叫喊”目的是叫大人们听到呼救的声音,来救小朋友;
“跑去找大人”,也是这样。再让同学们想象,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做能来得及吗?为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果断打下基础。
(4)指名朗读:要读出小朋友们那种心里焦急的紧张气氛。读“有的”“有的”时和逗号前面的句子接得紧一点。
5.学习第五自然段。自己学习。
同学们,小朋友们都慌了,因为他们知道,时间长了,那个小朋友有生命危险。想通过叫喊,跑去找大人来救小朋友。这时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1)按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这一段。
①提醒同学们自学时,抓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去理解句子。
②看图,哪个是司马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司马光没有慌,从表情上看出来的,其他小朋友惊慌地咧着嘴,而司马光的神情表现很镇静,不慌张。
③指名读自己理解。
“举”、“使劲砸”、“几下子”说明什么?遇事不慌,认真动脑筋,想办法,聪明、果断。缸破了,水从破洞里流出来,落水的小朋友就不会被水淹死了。④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6.学习最后一段。
同学们,司马光遇事不慌,他机智勇敢地举石头砸破了缸,救出小朋友,这时大家的心情如何?带着轻松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得救”重读。
总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句子训练。课后作业第2题。
1.投影出示句子。
2.让学生自己填空。
3.填空后,自己读一读每一组的两个句子,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4.指名说一说。
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意思更具体,更明白。“在花园里玩”限制了玩的地点。“石头”说明司马光用“石头”砸缸,不是用别的,意思比第一句更明确,更完整。
(六)作业。
1.巩固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字词。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边读课文边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组成的词的写法。
2.听写。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同桌听写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确。这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一种好方法。
有一回,古时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声读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提醒按上节课告诉同学们的句式来说。段意:
1.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2.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哭着,喊着,去叫大人。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能看着插图,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1.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2.同桌互相讲一讲,强调不是背课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课文内容讲故事。
3.出示投影插图,指名让同学讲故事。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向他学习什么?
(五)你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谈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1.字词方面:学会了哪些字词,或者是在识记生字过程中,学会了哪种识字方法。
2.本课语文知识方面:比如按句式说话,学习课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这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教师根据学生谈的,进行总结、深化,表扬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4)“我”字第一笔是撇,“找”字左边是提手旁。
同学们,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有很多字,音相同,还有很多字字形很相近。所以,我们学习要认真、仔细,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不要弄混了。
司马光教案 第6篇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线索图,尝试创编故事。
2、在与老师、同伴共同观察、讲述和讨论图片的过程中,丰富讲述经验。
3、知道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故事主要情节的图片两幅(①孩子掉进水缸里;②司马光砸缸)。
活动过程:
1、观察、讲述第一幅图片,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指导语:这个孩子掉进水缸里了,怎么救他呢?
2、观察、讲述第二幅图片。
指导语:司马光想的是什么办法呢?
3、尝试根据故事主要情节线索图,讲述故事。
(1)自由结伴讲述。
(2)集体交流讲述。
4、猜想和创编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尝试完整地讲述故事。
(1)猜想和创编故事的开头和结尾。
指导语:①猜猜看,这个孩子是怎么掉进水缸里的呢?②他被救出来以后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2)讨论故事名称,完整讲述故事。
附:司马光砸缸
从前,有个男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捉迷藏。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有一口装满了水的大水缸,有个小朋友爬上假山藏了起来。
大家玩得正高兴时,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哎呀!那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去了,这可把大家吓呆了:如果不赶快把这个小朋友救上来的话,他就会淹死在水缸里!
大家围着水缸伸出手去,想把他拉上来。可是,水缸太高,小朋友们个子矮,根本就够不着,没有办法把小伙伴救上来。去叫大人吧,又怕时间来不及。怎么办呢?有的小朋友吓得哭了,有的小朋友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不哭也不跑,站在那里想办法。当他看到路边的石头时,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他急急忙忙抱来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过去。只听到“喀嚓”一声,水缸被砸出了一个大洞,水哗哗地从洞口流了出来。不一会儿,水就流光了。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事情传开以后,大家都夸司马光又聪明又勇敢。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司马光教案 第7篇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但是城乡学生会存在差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网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 (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释疑
司马光新传
天气晴朗,司马光和一大群孩子一起出去玩,路上,有一位孩子提议大伙来玩捉迷藏,输的人要翻跟斗,大家都同意了。
“石头剪子布!”
“哇!司马光你输啦!你来抓!”
说完,孩子们一下没了踪影,藏得非常隐秘,只有一个躲在假山后面的孩子在探头探脑地张望,可一不留神,“扑通”一声掉进了缸里。
大家闻声而来,不由得着急了,在那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想把水舀干;
有的则慌张得不得了,询问是否要叫大人过来。只有司马光镇定自若,只听他大喝一声:“慢!”说着就拿起大石头砸去。他知道,时间紧迫,不能让人离水,就让水离人。一,二……
“等一下!等一下!”村长闻讯赶来对司马光说:“孩子,缸砸不得!这是咱地区的利税大户。”司马光定睛一看,缸上印着“酒”这个字。村长对司马光搬出了“地方保护主义理论”:“虽然是假酒,但咱们得靠它谋生哪,孩子死了不要紧,酒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这样的场面,如果你是司马光,你该怎么办?的确,这真是现代社会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生命与财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司马光教案 第8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学生练读、评读)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 司马光
慌了 没有慌
哭 叫 喊 跑 举 使劲砸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读一读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要写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横排两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重点指导写好双耳旁。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1)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口头扩展词语,如:司司机、公司用慌、假、别、吓、块、救口头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的词最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编辑短评:教案中的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师借鉴和操作,有些教法和问题设计得巧妙,有利于拓展教师设计教学的思路。
司马光教案 第9篇
=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教案 第10篇
设计思路:
歌曲选自我国传统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音乐也再现了这一故事。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说说、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了解,同时也让孩子们知道当遇到意外的时候要冷静、机智、勇敢。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理解歌词内容。
2.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尝试根据不同的角色,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感受音乐游戏的趣味性。
活动重点: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
活动难点:根据歌曲情节大胆想象能用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变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司马光砸缸》完整的音乐、自制大石头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欣赏前奏,引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很久以前,小朋友很早就起来读书,司马光小朋友和他的小伙伴一样也很早就起来读书,读书读累的"时候,他们还会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二、分段分析和欣赏音乐,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音乐情境
情节一:快乐游戏
1. 围着水缸尝试玩游戏。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大水缸。
2.我们一起捉迷藏。看谁又轻又快藏得好。
3.一起表演。
情节二:伙伴落水
1.不好了,有人掉到大水缸里了,伙伴们快出来吧。
2.他该怎么办呀?
3.其他的小朋友都吓坏了,吓坏了是什么样子?
情节三:砸缸救人
1.司马光是怎么救小朋友的?
2.你是司马光你会怎么砸缸?
3.刚破了,小朋友得救了快点钻出来吧。
4.小朋友得救了,真开心!看来和好朋友玩游戏,可不能做危险的事,你们记住了吗?
情节四:向司马光学习
司马光可真聪明,我们要向司马光学习。遇事不慌张动脑筋。
三、完整欣赏表演歌曲,并表演游戏
1.完整欣赏歌曲,集体表演
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听歌曲,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玩游戏的。
2.集体完整表演游戏
请把椅子移到教室旁边,和好朋友找个空地方围成圈,做一个结实的大水缸。请两个小朋友当落水的小朋友,老师当司马光,玩游戏。
教师:玩了这么久我们也该休息了,回去后,可以把这个游戏带给你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活动反思:本节课以幼儿自己感受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为主,通过游戏的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再分段欣赏歌曲,让幼儿充分理解歌曲内容,表现自己的情绪体验,最后以游戏结束。幼儿能在游戏中表现故事情节,也能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能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整节课幼儿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活动时我的一些语言引导不够明确,还有上升的空间。
关键词: 汇编 教案 司马光 司马光教案汇编10篇 司马光教案(汇编10篇) 司马光详细教案
热门文章:
- 2023年关于大班感恩教案3篇2024-09-18
-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教案6篇【完整版】2024-09-08
- 交通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0篇2024-09-08
- 2023年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篇(完整文档)2024-09-08
- 2023年度有关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3篇(范例推荐)2024-09-07
- 2023优秀教学教案模板12篇2024-09-07
- 2023年度精卫填海教案3篇(完整文档)2024-09-07
- 生命生命教案6篇(2023年)2024-09-07
- 2023年《社戏》教案模板7篇2024-09-07
- 庆元旦小班教案3篇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