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13篇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0引言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校数量大幅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13篇,供大家参考。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篇1
0引言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校数量大幅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同时,高校也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经费来源多样化、体制结构复杂、竞争激烈等特点,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运行风险。因此,运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原理和方法,探索和研究高校风险管理基本理论,构建一套符合现代高校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高校深化改革与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新方向。
1高校主要风险因素分析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成为自我承担风险的主体。目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经营运作风险、安全保障风险等。
1.1经营运作风险一是政策法规风险。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尚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之中,新的法律法规不断产生,原有的法律遗留问题短期内难以消化,政府的管理政策和行为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这使得高校在发展中面临法规和政策的不确定性。
高校管理运作因政策法规的变化或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要求而承担较大的风险。二是专业设置风险。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层次、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为了吸引优质生源的需要,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三越”现象,即专业越多越好、专业名称越新越好、专业去向描绘得越吸引考生越好,高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
但是,市场不是完美的,有自身的许多缺陷。市场虽然能够反映当前的就业状况,却不能充分地指明将来的就业需求。
有些专业可能现在非常热门,假如以此为据而扩大招生,谁能够保证四年以后这些专业还是热门呢?由于市场缺陷的存在,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必然会妨碍人们对于人才需求的科学判断。在高校专业招生和专业设置的问题上,也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能仅仅把一时的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作为惟一的尺度,否则就会贻害整个教育发展乃至我国的科学发展。
三是市场竞争风险。首先表现为招生的竞争。
由于近十年高校连续扩建扩招,高校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高校的招生效果越来越取决于高校的知名度、专业水平、学科设置以及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特别是地方高校之间、民办高校之间的招生大战愈演愈烈,许多高校已经出现了招生难的现象。2安全保障风险一是食品卫生风险。
高校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和敏感。但由于后勤社会化,高校难于监督,高校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风险增加。
二是校园环境安全。高校是开放式的公共场所,人员众多,流动量大,这将给高校的消防安全、治安保卫、事故防范等工作很大的压力。
三是人身心理风险。大学生思想活跃,富有激情,自我意识强烈,但同时思想偏激易冲动,承受挫折能力弱,极易发生心理问题和矛盾冲突,造成严重的后果。
2我国高校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在运行和发展中面临诸多风险,但是我国高校风险意识普遍淡薄,多数高校未建立系统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应对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风险管理活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专业的管理科学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被引入国内。但直到今天在我国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仅在一些特殊行业和大中型企业初步应用,远未达到普及推广、广泛应用的程度。
二是高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高校开始由过去国家统一拨款、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向自主化、市场化转变,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改革还不够深入,原有体制的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消除,我国高校的风险意识普遍薄弱。
三是高校尚未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现阶段,完善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在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风险管理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3高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经验,高校管理体系主要有组织保障子系统、规范标准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实施执行子系统组成。3.1组织保障子系统一是建立专业的风险评估管理委员会。
高校风险管理是一项全面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必须建立包括财务、管理、信息情报、安全、卫生、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二是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程序。要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等各环节的工作程序,使高校的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2规范标准子系统一是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为使风险管理成为高校内部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发挥其促进和改善高校管理状态的作用,必须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规律,制定适用、规范的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这是风险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二是科学的风险评估标准。即根据风险评估管理的要求,以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为目的制定工作标准,确定风险等级标准,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3.3风险评估子系统一是广泛的数据收集网络。运用调。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篇2
0引言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校数量大幅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同时,高校也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经费来源多样化、体制结构复杂、竞争激烈等特点,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运行风险。因此,运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原理和方法,探索和研究高校风险管理基本理论,构建一套符合现代高校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高校深化改革与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新方向。
1高校主要风险因素分析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成为自我承担风险的主体。目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经营运作风险、安全保障风险等。
1.1经营运作风险一是政策法规风险。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尚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之中,新的法律法规不断产生,原有的法律遗留问题短期内难以消化,政府的管理政策和行为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这使得高校在发展中面临法规和政策的不确定性。
高校管理运作因政策法规的变化或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要求而承担较大的风险。二是专业设置风险。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层次、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为了吸引优质生源的需要,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三越”现象,即专业越多越好、专业名称越新越好、专业去向描绘得越吸引考生越好,高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
但是,市场不是完美的,有自身的许多缺陷。市场虽然能够反映当前的就业状况,却不能充分地指明将来的就业需求。
有些专业可能现在非常热门,假如以此为据而扩大招生,谁能够保证四年以后这些专业还是热门呢?由于市场缺陷的存在,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必然会妨碍人们对于人才需求的科学判断。在高校专业招生和专业设置的问题上,也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能仅仅把一时的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作为惟一的尺度,否则就会贻害整个教育发展乃至我国的科学发展。
三是市场竞争风险。首先表现为招生的竞争。
由于近十年高校连续扩建扩招,高校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高校的招生效果越来越取决于高校的知名度、专业水平、学科设置以及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特别是地方高校之间、民办高校之间的招生大战愈演愈烈,许多高校已经出现了招生难的现象。2安全保障风险一是食品卫生风险。
高校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和敏感。但由于后勤社会化,高校难于监督,高校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风险增加。
二是校园环境安全。高校是开放式的公共场所,人员众多,流动量大,这将给高校的消防安全、治安保卫、事故防范等工作很大的压力。
三是人身心理风险。大学生思想活跃,富有激情,自我意识强烈,但同时思想偏激易冲动,承受挫折能力弱,极易发生心理问题和矛盾冲突,造成严重的后果。
2我国高校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在运行和发展中面临诸多风险,但是我国高校风险意识普遍淡薄,多数高校未建立系统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应对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风险管理活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专业的管理科学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被引入国内。但直到今天在我国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仅在一些特殊行业和大中型企业初步应用,远未达到普及推广、广泛应用的程度。
二是高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高校开始由过去国家统一拨款、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向自主化、市场化转变,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改革还不够深入,原有体制的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消除,我国高校的风险意识普遍薄弱。
三是高校尚未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现阶段,完善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在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风险管理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3高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经验,高校管理体系主要有组织保障子系统、规范标准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实施执行子系统组成。3.1组织保障子系统一是建立专业的风险评估管理委员会。
高校风险管理是一项全面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必须建立包括财务、管理、信息情报、安全、卫生、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二是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程序。要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等各环节的工作程序,使高校的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2规范标准子系统一是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为使风险管理成为高校内部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发挥其促进和改善高校管理状态的作用,必须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规律,制定适用、规范的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这是风险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二是科学的风险评估标准。即根据风险评估管理的要求,以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为目的制定工作标准,确定风险等级标准,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3.3风险评估子系统一是广泛的数据收集网络。运用调。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篇3
0引言自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校数量大幅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同时,高校也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经费来源多样化、体制结构复杂、竞争激烈等特点,高校面临前所未有的运行风险。因此,运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原理和方法,探索和研究高校风险管理基本理论,构建一套符合现代高校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是高校深化改革与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新方向。
1高校主要风险因素分析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成为自我承担风险的主体。目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经营运作风险、安全保障风险等。
1.1经营运作风险一是政策法规风险。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尚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之中,新的法律法规不断产生,原有的法律遗留问题短期内难以消化,政府的管理政策和行为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这使得高校在发展中面临法规和政策的不确定性。
高校管理运作因政策法规的变化或不符合政策法规的要求而承担较大的风险。二是专业设置风险。
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层次、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为了吸引优质生源的需要,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三越”现象,即专业越多越好、专业名称越新越好、专业去向描绘得越吸引考生越好,高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
但是,市场不是完美的,有自身的许多缺陷。市场虽然能够反映当前的就业状况,却不能充分地指明将来的就业需求。
有些专业可能现在非常热门,假如以此为据而扩大招生,谁能够保证四年以后这些专业还是热门呢?由于市场缺陷的存在,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必然会妨碍人们对于人才需求的科学判断。在高校专业招生和专业设置的问题上,也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能仅仅把一时的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作为惟一的尺度,否则就会贻害整个教育发展乃至我国的科学发展。
三是市场竞争风险。首先表现为招生的竞争。
由于近十年高校连续扩建扩招,高校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高校的招生效果越来越取决于高校的知名度、专业水平、学科设置以及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特别是地方高校之间、民办高校之间的招生大战愈演愈烈,许多高校已经出现了招生难的现象。2安全保障风险一是食品卫生风险。
高校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和敏感。但由于后勤社会化,高校难于监督,高校发生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风险增加。
二是校园环境安全。高校是开放式的公共场所,人员众多,流动量大,这将给高校的消防安全、治安保卫、事故防范等工作很大的压力。
三是人身心理风险。大学生思想活跃,富有激情,自我意识强烈,但同时思想偏激易冲动,承受挫折能力弱,极易发生心理问题和矛盾冲突,造成严重的后果。
2我国高校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在运行和发展中面临诸多风险,但是我国高校风险意识普遍淡薄,多数高校未建立系统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应对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风险管理活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专业的管理科学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国家逐渐发展起来的,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被引入国内。但直到今天在我国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仅在一些特殊行业和大中型企业初步应用,远未达到普及推广、广泛应用的程度。
二是高校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高校开始由过去国家统一拨款、统一招生、统一分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向自主化、市场化转变,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改革还不够深入,原有体制的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消除,我国高校的风险意识普遍薄弱。
三是高校尚未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现阶段,完善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在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风险管理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3高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成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经验,高校管理体系主要有组织保障子系统、规范标准子系统、风险评估子系统、实施执行子系统组成。3.1组织保障子系统一是建立专业的风险评估管理委员会。
高校风险管理是一项全面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必须建立包括财务、管理、信息情报、安全、卫生、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二是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程序。要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等各环节的工作程序,使高校的风险评估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2规范标准子系统一是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为使风险管理成为高校内部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发挥其促进和改善高校管理状态的作用,必须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规律,制定适用、规范的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这是风险管理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二是科学的风险评估标准。即根据风险评估管理的要求,以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为目的制定工作标准,确定风险等级标准,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3.3风险评估子系统一是广泛的数据收集网络。运用调。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搭建好政府与群众、政府与网民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有效引导网上热点问题,按照“统一领导、把握重点、讲究方法、正面引导”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网络舆论应对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为实现与网民的沟通和良性互动,服务乡的稳定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事件处置与信访、舆情处置并重的原则。充分认识信访、舆情处置是事件处置的一个重要环节,始终坚持事件处置和信访、舆情引导处置“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快速有效地做好事件处置和信访、舆情处置工作。
(二)坚持事发单位和事件处置部门为信访、舆情处置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原则。按照“事件处置主体是信访、舆论引导第一责任人”的原则,明确事发单位和事件处置部门为舆论引导工作第一责任人。强化各村(社区)作为信访、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主要负责人应自觉担当起信访、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人的角色。
(三)坚持协调联动加强舆情处置合力的原则。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信访、舆情处置工作,在信访和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形成信访、舆情处置合力。
三、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及成员务必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扎实有效地做好舆情监测报送处置工作。
(一)领导小组。全面部署、统筹协调重要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协调督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应对合力,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舆情进展和处置结果;负责指导信访和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对重大信访和网络舆情做好跟踪、督查和协调,深入探索信访和网络舆情变化规律,研究有效引导管理信访和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应对信访和网络舆情的预见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根据舆情的发生、发展、演变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审定舆情应对和处置方案,确定新闻发布口径和接受采访对象;落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信访和网络舆情的收集、整理、报送和跟踪等日常工作,及时掌握舆情热点和社会动态,了解社情民意,便于回应疑问、改进工作,并根据舆情发展趋势,适时对舆论进行正面引导。
(三)事件处置单位。指定1名负责人和1名联络员负责舆情应对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配合宣传部门工作,协助做好现场采访记者的接待;指定专人(原则上是分管工作负责人)按照统一口径接受记者采访。
(四)新闻发言人。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党委副书记为网络新闻发言人,党政办工作人员为联络员。
四、应对机制
(一)加强舆情监控。信访和网络舆情信息员要每天浏览热门热点论坛,发现舆情在第一时间报送至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内容包括网络名、舆情和网友留言大概内容等,并监测舆情发展动向。要在热门热点论坛中注册,取得发贴资格,同时要对热门热点论坛的帖子实施监控。
(二)快速核查应对。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收舆情后,立即根据责任范围将舆情联系单传送至有关信息员。舆情涉及的有关村、单位要在第一时间对舆情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事实真相,制定舆情处置方案或工作实施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批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基本材料。一般在收到舆情联系一天内要有个情况核实结果返回给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拟定对外处理情况说明,报领导小组组长审定,重大事件按照要求报上级有关部门审定,统一对外引导口径。对恶意攻击、散布谣言、严重影响本地形象的有害信息,及时向县委宣传部、政法委及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反映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根据舆情的发展情况,适时启动正面引导机制,在网络上使舆论的导向得到扭转。
(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于观点偏颇、反映事实失实或恶语中伤,但影响不是很大的网络舆论,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跟帖等方式正面引导,以正视听。对那些以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出现反映澡溪的信访和网络舆情,有可能引发热点的重要舆论和敏感话题,发现后要及时上报乡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谨慎定性、统一口径”的原则,通过论坛发帖、留言回复、网络新闻发布和政务微博发布等形式,及时回应,正确引导,抢占正面信息发布的先机,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五、管控要求
加强风险研判,有效引导网上热点,着力保持网上意识形态积极健康向上。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访和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新途径、开展宣传教育的新渠道、强化群众监督的新手段,各村(社区)要提高认识,落实专人强化舆情信息收集渠道,加强舆情信息综合分析,主动开展舆论引导,为乡各项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二)做好舆情监测研判。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网上舆情,梳理舆情潜在风险点,加强舆情监测、研判、报送。
(三)解析引导,注重时效。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做到主动引导、精准引导、有效引导。精心设置议题,加强对经济增速、实体经济、国企改革、环境保护、金融热点、就医就业就学等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防止负面舆论集中爆发,防止具体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全局化。慎重稳妥把握涉藏、涉法、涉诉等敏感问题,不炒作不渲染。舆论引导要统一口径,讲究策略,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疏导和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舆论主动权。对重大突发事件和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加强监测预警研判,及时调控热度,加强权威信息发布,防止出现大的意识形态和舆论漩涡。
(四)上下联动,快速处理。针对网络上反映的问题,在网下要快速核实,如确实是工作做得不到位的事情,要迅速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及时在网上公布。如一时还不能处理的要说明原因,给出时间表,要给网民一个合理的答复。
(五)及时总结,提高水平。加强对信访和网络舆情评论员的培训,提高舆情评论员的政治敏锐性、舆情收集技巧、舆论引导能力和舆情研判能力。对每件重大舆情应对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分析问题,查找不足,以提高信访和网络舆情应对管理水平。
六、工作要求
(一)做好应急值守。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明确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24小时全天候值守,保证通讯畅通。
(二)强化信息报送。发现有关重要舆情,第一时间向镇有关领导报告,根据领导要求,及时协调沟通、依法处置。重要舆情即时报送,每天下午17时汇总报送当天信息。舆情统一报至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格式为“标题+链接地址”,要确保沟通渠道顺畅稳定、保持紧密联系、共享重要信息、会商重要舆情。
(三)严明工作纪律。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守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严守工作秘密,不得泄露相关信息。出色履职尽责,坚持做好记录,做到有案可查。对迟报漏报、失职渎职、失密泄密的人员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篇5
根据上级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不断加强和改进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效管理,为国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组织领导
成立以XX同志、XX同志为组长,XX、XX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
三、主要任务
1.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市政府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2.要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委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副书记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事件亲自处置,要带头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把导向强队伍。各科室负责人承担主要领导责任,抓好分管科室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3.各科室负责人要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信息研判工作,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和相关舆情动向,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对包括个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对网络舆情进行甄别分析,加强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日常监测与处置。对于重大网络舆情和意识形态事件,要按照有关要求逐级上报。
4.定期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确保不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5.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中心组学习,纳入党员干部重要培训内容,深入开展网络安全法规学习教育。
6.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问责机制,对存在失职失责情形的领导干部,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据有关规定实施问责。需予以组织处理的,由党组织按规定办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加强组织保障,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完善机制体制。严格落实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对于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各科室要及时报告。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舆情监测和舆
情上报机制。
(三)强化宣传教育。坚持把政治要求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各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清醒认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整体强化我部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力度,提高干部职工的网络安全技能。
XX单位
X年X月X日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篇6
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12312”总体发展思路,切实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688所,在校学生110.03万人,其中,幼儿园877所,在园幼儿12.02万人;普通小学507所,小学教学点142个,在校学生23.39万人;初中学校142所,在校学生10.2万人;高中学校64所,在校学生6.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58所,在校学生3.5万人;高等教育学校34所,在校学生54.5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619人,另有1127人随班就读。
二、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一)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情况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荣灿担任组长。切实履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大会,制定市教育局系统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建立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联系服务师生制度。开展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推动党组织书记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切实担当作为。二是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新时代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印发《全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全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暨舆情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围绕“职责、制度、学习、课程、活动、保障”打造了“六张清单”,对意识形态八项工作职责和网络意识形态九项工作职责任务分解细化,确保了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全覆盖。三是强化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四抓两整治”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命名表彰35个示范性党支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创新“5+X”主题党日形式载体,用好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登录率和使用率均达到100%。43所学校(单位)圆满完成换届工作,调整配备党组织书记22名。开展学校党支部书记轮训工作,组织参加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提升党组织书记党性修养和党务工作水平。大力推广把党小组建在教研组的模式,积极搭建“双培养”实践载体平台,常态化开展党员老教师、党员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对子”活动,建立老中青“传帮带”教学骨干梯队。
(二)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一是积极应对,全力化解疫情影响。强化宣传教育,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教育正能量,在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网、甘肃日报等中央、省属新闻媒体发布有关稿件226篇,浏览量超过860万人次。坚持正面发声发力,讲好教育战线防疫故事,开展“同心战疫·携手前行”主题作品在线展播,开发创编“战疫情·天天练”室内锻炼视频课程。在疫情期间充分利用“兰州智慧教育·名师在线”项目开播课程,全市近13万名中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在线学习,学习量达772万人次。二是周密部署,复学复课平稳有序。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多部门联合,成立8个督查评估小组,深入10个区县和87所学校,对开学条件保障的要点进行了拉网式、全覆盖督查评估,对不具备复学条件的学校跟踪指导,确保整改到位。重点关注关爱防疫一线人员子女、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帮扶指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三是精准施策,全面做好保障工作。严格摸排管控,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建成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动态监测师生健康状况,逐级汇总形成管理台账。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对重点人群实行“人盯人”式管理,做到“四个摸清”,实时掌握健康状况。积极筹备物资,协调相关部门,通过调拨配备、社会捐助和自行采购等方式,足量储备防疫物资。
(三)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开展教育防范学生溺水专项行动落实情况
一是继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兰州市校园安全保护区综合治理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建立学校安全联席会议、部门协作、定期检查、分析研判、责任落实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三个百分百”建设,通过成立学校治安联防队、护校队、应急队等,强化校园安防巡查和防控力量。校园安全“日巡查、周检查、月排查、季督查”的隐患排查机制逐渐完善,闭环管理已经形成并趋于成熟。以“平安校园”建设为中心,对校园周边影响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十类乱点乱象进行重点治理。二是强化学生溺水事故防范工作力度。通过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教育孩子做到“六不”。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库、河流、湖泊、坑塘等进行全面排查整治,设置安全警示标牌,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等设施,加强日常巡查,切实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妥善做好应急处置。
(四)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落实情况
一是足额落实教育投入,确保达到“两个只增不减”。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原则,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在校学生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2019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88.29亿元,较上年增长8.31亿元,增幅10.39%;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6451.79元,较上年增长1048.66元,增幅6.81%。二是按规定征收“两个附加”,管理使用合理规范。2019年,我市按规定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165646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101384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64262万元。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的“收支两条线”原则,根据人大批复的年初部门预算,及时、足额拨付教育部门相关预算资金。
(五)依法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情况
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就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提出明确措施。各区县落实主体责任,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高于当地公务员人均年工资水平。2019年,提高市属学校地方性绩效考核经费至每人每月1000元,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区县的标准予以落实。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市级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各区县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由月人均300元提高到月人均400元,并依据边远艰苦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最高可达每人每月1300元。
(六)完善教育督导法规和机构设置工作情况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甘肃教育督导条例规定》要求,成立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设副县级专职督学1名,聘请挂牌责任督学59名、学校视导员90名。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多次联合相关部门分期分批组织专家开展座谈交流、反复研讨,拟定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修改完善后印发执行。进一步推动区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出台《兰州市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实施细则》,2020年底前拟对安宁区进行督导评估,全面促进区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七)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情况
一是加强日常监管。指导区县组建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备案审查委员会,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培训班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进行备案审查。多次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收退费管理、师德师风、培训内容、疫情防控、创城工作等方面开展专项督查及“回头看”活动。二是加强公办民办学校招生统筹管理。严格落实国家及省上关于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建立统一招生平台,公、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工作。严防民办学校提前招生、变相“掐尖”、考试招生、超计划招生等违规招生行为。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实行100%招生计划电脑随机派位录取。三是落实年检年报制度。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组成年检组对各市管民办学校逐一进行评估,重点围绕学校法律法规执行、规范办学行为、学校校园安全、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办学条件达标等方面,对市管民办学校(机构)进行评估打分,年检结果在市电视台和兰州日报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八)教育脱贫攻坚及义务教育有保障推进情况
一是强化联控联保。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各区县、各学校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分工包抓,责任到人。用“过筛子”的办法,进村社、进家庭排查核实,建立控辍保学风险学生台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失辍学。二是做好保学安置。综合分析研判学业水平、学龄特点、家庭情况、家长和学生意愿等因素,对354名劝返复学学生和70名有辍学反弹风险学生实行“一人一案”,通过职普融合班等方式,做好保学安置。三是保障残疾儿童权利。会同卫健、残联等部门开展残疾儿童评估,根据残疾类别与残疾程度,采取就近随班就读、特教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和纳入兜底范围等多种举措,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四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及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政策。坚持做好“一体化办学”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着力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统筹各类扶贫、惠民政策,确保国家资助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及时足额下达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全面做好中央和省市有关东西部扶贫协作,组织永登、榆中、皋兰与天津市宝坻、宁河、东丽教育对口帮扶,全力推进教育扶贫,推动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五是强化督查问责。建立市级“控辍保学”包抓机制,成立5个包抓组16个督查小组,深入10个区县,走进94所学校,开展多轮次摸排清查。六是有效推进脱贫反馈问题整改。出台《义务教育有保障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工作方案》,对教育系统存在的控辍保学、两类学校项目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细化问题清单,逐一整改,巩固“3+1”冲刺清零成果。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消除大班额工作情况
一是扩大教育资源。落实《2019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兴办实事教育类项目实施方案》,完成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2019年新增学位1.64万个。引进北京实验二小、北京八中等一批兰外优质教育资源落地兰州,推进兰州二中雁滩分校、五十一中九州分校、五十八中新校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截止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比例从2017年底的16.15%下降到3.18%,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全市普通高中大班额全部消除。二是优化义务教育招生划片办法。完善小学招生政策,自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明确规定同一学校片区内一套房产六年只提供一个学位(同一户主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情况除外),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防止“学区房”炒作。三是严格控制择校。加强学籍管理,对违规跨区域招生、不符合转学规定、在校生超过核定办学规模的学校一律不予办理学籍注册和转接。严格落实“凡小学择校入学的学生小升初不得享受对口划拨”和“初中择校入学的学生中考不得享受优质高中对口分配名额”的政策,严格控制择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妥善处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严格执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入学流程及办法,确保每个随迁子女都有学可上,不断促进入学机会公平。五是严格落实“两免一补”资助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好学生免除学杂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六是深入推进两类学校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就近、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要求,规划实施两类学校项目建设92所,总投资8974.73万元。其中,寄宿制学校27所,小规模学校65所,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为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和无证园治理工作情况
全力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印发《兰州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与各区县政府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截至9月底,完成整改182所,整改完成率为71.65%,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治理前的29.2%提高到50.0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治理前的75.17%提高到94.58%。根据《甘肃省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市、区县两级教育、公安、民政等8个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对全市幼儿园开展了拉网式排查整治。截止9月底,颁发办园许可证2所,撤销办园许可证12所,待整改41所。
(十一)教育信息化及中小学(含教学点)出口带宽情况
持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和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创新教育扶智路径,缩小城乡学校数字鸿沟,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截止6月底,全市753所学校(含教学点)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全覆盖,班班通全覆盖,所有学校网络出口带宽均达到100M及以上,市属、安宁区、西固区所属学校均实现无线校园网全覆盖。市级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集聚教育资源3000多万条目,总容量约10TB。依托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的人人通空间,教师开通率80.71%,学生开通率72.99%。今年9月,我市被确定为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单位。
(十二)超过三十万人口的县(市、区)独立设置特教学校建设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情况
全市30万人口以上的区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永登县、榆中县),除西固区特教学校计划今年年底建成外,其他区县特教学校均招生办学。全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5所,特殊教育职业中专1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6个,随班就读资源教室58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2161人,其中特教学校361人、送教上门148人、特教班72人、随班就读1127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7.44%。初步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附设特教班为补充、送教上门试点为突破”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
(十三)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根据甘肃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安排部署,在借鉴教育发达省份和地区高考综合改革典型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关于落实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高考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从宣传舆论引导、办学基础条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课程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生涯规划指导及考试安全技术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各项工作思路举措,明确时间节点,确保2021年新高考政策在我市全面实施。
(十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一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出台《兰州市深化产教融合工作方案》,健全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和华住酒店管理集团、兰石集团、新区农投集团等优质实体企业深度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二是柔性引进全国知名职教专家马树超在兰州建立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特聘3名全国职教名师、选拔23名职教专家组建“兰州市职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特聘46名教师组成“兰州市职业教育兼职教研员”团队。建成5个省级、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三是大力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共有“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9所,试点专业分布点达197个,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人数7271人。四是全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指标15项以上的学校数15个,6所学校达到全部指标。招生规模连续两年增长22%以上,全市招生职普比3.72:6.28。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原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把握新时代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紧盯重点建设项目,按照建设计划和进度,确保2020年底827个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顺利完成。全力推进为民兴办实事项目,确保新增学位1.6万个。加快推进兰州五十一中九州分校、北京八中兰州分校高中部、初中部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政策,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四)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等十大行动。组织开展“新教育”实验专题论坛,举办“新教育”年会,总结新教育实验成果,推广实验先进经验。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综合改革,落实构筑理想课堂“三重境界”和“六个维度”,完善体育、美育课程设置与评价改革。
(五)深入推进评价改革。研究制定兰州市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修订完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加强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六)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全面落实培育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实施“卓越师资培育行动计划”,切实发挥好“金城名校长、金城名师、金城名班主任”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帮扶活动,提高全市教师学科素养、教育教学素养、科学人文素养。
(七)切实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屏障。落细落实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决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学校健康副校长作用,开展健康教育等专题培训,普及卫生防疫知识,提高学校疫情防控处置能力,尽最大可能地防止疫情在校园内发生。
(八)巩固提升教育扶贫工作成果。关心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完成“两类学校”建设等各类办学条件保障项目,重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构建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的学生资助体系。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篇7
教育局按照市委意识形态联席会议文件部署,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对教育系统2019年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风险点、薄弱点进行了认真地排查梳理,并提出了风险应对策略与预案、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风险隐患问题一:
教育系统战线长,人员涉及面广,全市目前有教职员工126987人,学生21.2万人。仍然面临着非法宗教、邪教渗透问题。党员干部信教、搞封建迷信活动有可能回潮问题,阵地失守风险依然存在。
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
一是严格落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报告制度;二是严格落实一事一报制度,加强对学校报告会、研讨会、论坛、讲座的管理,严把政治关、导向关、内容关;严肃学校课堂纪律,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三是对全市各学校开展的对外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项目和活动进行全程监管。四是把好学校教师入口关,加强对学校重点人群的管控。五是继续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把是否信教、搞封建迷信活动作为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个人说明事项。六是全面排查党员信教问题,对信仰动摇、参加宗教活动的党员,及时帮助教育,经教育后仍不改正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七是深入开展互联网信息平台和净化舆论环境专项治理,确保权责明晰、管理规范、信息安全。八是严格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大海市教育局相关要求使用教材,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需要相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
需要各乡镇办事处和民主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加强对宗教场所的规范管理,严格履行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宗教场所的管理职能。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盟委、市委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切实提高意识形态领域预警监测和风险防控能力,特制定如下工作预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不动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理论新成果凝聚思想共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
二、工作原则
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预警监测、分析研判和风险排查,增强风险管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地见效,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零失误、零差错。
三、组织机构
1.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机构。成立市应急管理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党组成员组成,成员由各股室负责人组成。
2.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股室人员,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四、应急程序
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通过网络、群众反映、结合实施查阅的方式,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第一时间上报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市委宣传部。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通稿经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或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第六步:正面回复。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舆情发生后12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相关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正面回复。
第七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有关人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对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五、分级响应
1.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请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2.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由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上报市政府府分管领导、市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3.一般网络舆情
由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股室开展应急工作。
六、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股室(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对舆情引导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引导处置工作的股室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七、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自责任。市应急管理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副组长对自身和分管范围的意识形态工作负直接责任,各股室负责人主动履行责任范围内的主体责任。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制度。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严格奖惩兑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为顺利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理论基础,筑牢思想基石。
(三)加强协调配合,突出工作效果。机关党组要加强与市委宣传部沟通联系,如实报送应急管理局部门意识形态工作总体进度,并加强对辖下企业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全体应急管理职工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研判应急管理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整体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齐头并进。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篇9
根据上级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不断加强和改进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效管理,为国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组织领导
成立以XX同志、XX同志为组长,XX、XX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
三、主要任务
1.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市政府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2.要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委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副书记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事件亲自处置,要带头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把导向强队伍。各科室负责人承担主要领导责任,抓好分管科室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3.各科室负责人要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信息研判工作,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和相关舆情动向,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对包括个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对网络舆情进行甄别分析,加强意识形态网络舆情日常监测与处置。对于重大网络舆情和意识形态事件,要按照有关要求逐级上报。
4.定期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确保不出现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5.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中心组学习,纳入党员干部重要培训内容,深入开展网络安全法规学习教育。
6.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问责机制,对存在失职失责情形的领导干部,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据有关规定实施问责。需予以组织处理的,由党组织按规定办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加强组织保障,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完善机制体制。严格落实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对于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各科室要及时报告。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舆情监测和舆
情上报机制。
(三)强化宣传教育。坚持把政治要求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各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清醒认识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整体强化我部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力度,提高干部职工的网络安全技能。
XX单位
X年X月X日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搭建好政府与群众、政府与网民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有效引导网上热点问题,按照“统一领导、把握重点、讲究方法、正面引导”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网络舆论应对工作长效管理机制,为实现与网民的沟通和良性互动,服务乡的稳定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事件处置与信访、舆情处置并重的原则。充分认识信访、舆情处置是事件处置的一个重要环节,始终坚持事件处置和信访、舆情引导处置“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快速有效地做好事件处置和信访、舆情处置工作。
(二)坚持事发单位和事件处置部门为信访、舆情处置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原则。按照“事件处置主体是信访、舆论引导第一责任人”的原则,明确事发单位和事件处置部门为舆论引导工作第一责任人。强化各村(社区)作为信访、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主体的意识,主要负责人应自觉担当起信访、舆情处置第一责任人的角色。
(三)坚持协调联动加强舆情处置合力的原则。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信访、舆情处置工作,在信访和网络舆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形成信访、舆情处置合力。
三、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及成员务必各司其职、紧密配合、扎实有效地做好舆情监测报送处置工作。
(一)领导小组。全面部署、统筹协调重要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协调督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应对合力,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舆情进展和处置结果;负责指导信访和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对重大信访和网络舆情做好跟踪、督查和协调,深入探索信访和网络舆情变化规律,研究有效引导管理信访和网络舆情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应对信访和网络舆情的预见性、针对性与有效性;根据舆情的发生、发展、演变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审定舆情应对和处置方案,确定新闻发布口径和接受采访对象;落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信访和网络舆情的收集、整理、报送和跟踪等日常工作,及时掌握舆情热点和社会动态,了解社情民意,便于回应疑问、改进工作,并根据舆情发展趋势,适时对舆论进行正面引导。
(三)事件处置单位。指定1名负责人和1名联络员负责舆情应对工作;及时提供事件有关信息;配合宣传部门工作,协助做好现场采访记者的接待;指定专人(原则上是分管工作负责人)按照统一口径接受记者采访。
(四)新闻发言人。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党委副书记为网络新闻发言人,党政办工作人员为联络员。
四、应对机制
(一)加强舆情监控。信访和网络舆情信息员要每天浏览热门热点论坛,发现舆情在第一时间报送至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内容包括网络名、舆情和网友留言大概内容等,并监测舆情发展动向。要在热门热点论坛中注册,取得发贴资格,同时要对热门热点论坛的帖子实施监控。
(二)快速核查应对。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收舆情后,立即根据责任范围将舆情联系单传送至有关信息员。舆情涉及的有关村、单位要在第一时间对舆情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事实真相,制定舆情处置方案或工作实施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批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基本材料。一般在收到舆情联系一天内要有个情况核实结果返回给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拟定对外处理情况说明,报领导小组组长审定,重大事件按照要求报上级有关部门审定,统一对外引导口径。对恶意攻击、散布谣言、严重影响本地形象的有害信息,及时向县委宣传部、政法委及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反映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根据舆情的发展情况,适时启动正面引导机制,在网络上使舆论的导向得到扭转。
(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于观点偏颇、反映事实失实或恶语中伤,但影响不是很大的网络舆论,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跟帖等方式正面引导,以正视听。对那些以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出现反映澡溪的信访和网络舆情,有可能引发热点的重要舆论和敏感话题,发现后要及时上报乡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谨慎定性、统一口径”的原则,通过论坛发帖、留言回复、网络新闻发布和政务微博发布等形式,及时回应,正确引导,抢占正面信息发布的先机,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五、管控要求
加强风险研判,有效引导网上热点,着力保持网上意识形态积极健康向上。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访和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新途径、开展宣传教育的新渠道、强化群众监督的新手段,各村(社区)要提高认识,落实专人强化舆情信息收集渠道,加强舆情信息综合分析,主动开展舆论引导,为乡各项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二)做好舆情监测研判。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网上舆情,梳理舆情潜在风险点,加强舆情监测、研判、报送。
(三)解析引导,注重时效。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做到主动引导、精准引导、有效引导。精心设置议题,加强对经济增速、实体经济、国企改革、环境保护、金融热点、就医就业就学等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防止负面舆论集中爆发,防止具体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全局化。慎重稳妥把握涉藏、涉法、涉诉等敏感问题,不炒作不渲染。舆论引导要统一口径,讲究策略,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疏导和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舆论主动权。对重大突发事件和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加强监测预警研判,及时调控热度,加强权威信息发布,防止出现大的意识形态和舆论漩涡。
(四)上下联动,快速处理。针对网络上反映的问题,在网下要快速核实,如确实是工作做得不到位的事情,要迅速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并把处理结果及时在网上公布。如一时还不能处理的要说明原因,给出时间表,要给网民一个合理的答复。
(五)及时总结,提高水平。加强对信访和网络舆情评论员的培训,提高舆情评论员的政治敏锐性、舆情收集技巧、舆论引导能力和舆情研判能力。对每件重大舆情应对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分析问题,查找不足,以提高信访和网络舆情应对管理水平。
六、工作要求
(一)做好应急值守。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明确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24小时全天候值守,保证通讯畅通。
(二)强化信息报送。发现有关重要舆情,第一时间向镇有关领导报告,根据领导要求,及时协调沟通、依法处置。重要舆情即时报送,每天下午17时汇总报送当天信息。舆情统一报至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格式为“标题+链接地址”,要确保沟通渠道顺畅稳定、保持紧密联系、共享重要信息、会商重要舆情。
(三)严明工作纪律。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守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严守工作秘密,不得泄露相关信息。出色履职尽责,坚持做好记录,做到有案可查。对迟报漏报、失职渎职、失密泄密的人员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篇11
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12312”总体发展思路,切实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688所,在校学生110.03万人,其中,幼儿园877所,在园幼儿12.02万人;普通小学507所,小学教学点142个,在校学生23.39万人;初中学校142所,在校学生10.2万人;高中学校64所,在校学生6.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58所,在校学生3.5万人;高等教育学校34所,在校学生54.5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619人,另有1127人随班就读。
二、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一)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情况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荣灿担任组长。切实履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大会,制定市教育局系统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建立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联系服务师生制度。开展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推动党组织书记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切实担当作为。二是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新时代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印发《全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全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暨舆情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围绕“职责、制度、学习、课程、活动、保障”打造了“六张清单”,对意识形态八项工作职责和网络意识形态九项工作职责任务分解细化,确保了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全覆盖。三是强化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四抓两整治”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命名表彰35个示范性党支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创新“5+X”主题党日形式载体,用好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登录率和使用率均达到100%。43所学校(单位)圆满完成换届工作,调整配备党组织书记22名。开展学校党支部书记轮训工作,组织参加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提升党组织书记党性修养和党务工作水平。大力推广把党小组建在教研组的模式,积极搭建“双培养”实践载体平台,常态化开展党员老教师、党员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对子”活动,建立老中青“传帮带”教学骨干梯队。
(二)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一是积极应对,全力化解疫情影响。强化宣传教育,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教育正能量,在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网、甘肃日报等中央、省属新闻媒体发布有关稿件226篇,浏览量超过860万人次。坚持正面发声发力,讲好教育战线防疫故事,开展“同心战疫·携手前行”主题作品在线展播,开发创编“战疫情·天天练”室内锻炼视频课程。在疫情期间充分利用“兰州智慧教育·名师在线”项目开播课程,全市近13万名中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在线学习,学习量达772万人次。二是周密部署,复学复课平稳有序。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多部门联合,成立8个督查评估小组,深入10个区县和87所学校,对开学条件保障的要点进行了拉网式、全覆盖督查评估,对不具备复学条件的学校跟踪指导,确保整改到位。重点关注关爱防疫一线人员子女、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帮扶指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三是精准施策,全面做好保障工作。严格摸排管控,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建成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动态监测师生健康状况,逐级汇总形成管理台账。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对重点人群实行“人盯人”式管理,做到“四个摸清”,实时掌握健康状况。积极筹备物资,协调相关部门,通过调拨配备、社会捐助和自行采购等方式,足量储备防疫物资。
(三)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开展教育防范学生溺水专项行动落实情况
一是继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兰州市校园安全保护区综合治理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建立学校安全联席会议、部门协作、定期检查、分析研判、责任落实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三个百分百”建设,通过成立学校治安联防队、护校队、应急队等,强化校园安防巡查和防控力量。校园安全“日巡查、周检查、月排查、季督查”的隐患排查机制逐渐完善,闭环管理已经形成并趋于成熟。以“平安校园”建设为中心,对校园周边影响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十类乱点乱象进行重点治理。二是强化学生溺水事故防范工作力度。通过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教育孩子做到“六不”。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库、河流、湖泊、坑塘等进行全面排查整治,设置安全警示标牌,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等设施,加强日常巡查,切实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妥善做好应急处置。
(四)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落实情况
一是足额落实教育投入,确保达到“两个只增不减”。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原则,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在校学生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2019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88.29亿元,较上年增长8.31亿元,增幅10.39%;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6451.79元,较上年增长1048.66元,增幅6.81%。二是按规定征收“两个附加”,管理使用合理规范。2019年,我市按规定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165646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101384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64262万元。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的“收支两条线”原则,根据人大批复的年初部门预算,及时、足额拨付教育部门相关预算资金。
(五)依法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情况
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就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提出明确措施。各区县落实主体责任,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高于当地公务员人均年工资水平。2019年,提高市属学校地方性绩效考核经费至每人每月1000元,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区县的标准予以落实。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市级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各区县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由月人均300元提高到月人均400元,并依据边远艰苦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最高可达每人每月1300元。
(六)完善教育督导法规和机构设置工作情况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甘肃教育督导条例规定》要求,成立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设副县级专职督学1名,聘请挂牌责任督学59名、学校视导员90名。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多次联合相关部门分期分批组织专家开展座谈交流、反复研讨,拟定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修改完善后印发执行。进一步推动区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出台《兰州市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实施细则》,2020年底前拟对安宁区进行督导评估,全面促进区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七)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情况
一是加强日常监管。指导区县组建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备案审查委员会,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培训班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进行备案审查。多次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收退费管理、师德师风、培训内容、疫情防控、创城工作等方面开展专项督查及“回头看”活动。二是加强公办民办学校招生统筹管理。严格落实国家及省上关于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建立统一招生平台,公、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工作。严防民办学校提前招生、变相“掐尖”、考试招生、超计划招生等违规招生行为。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实行100%招生计划电脑随机派位录取。三是落实年检年报制度。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组成年检组对各市管民办学校逐一进行评估,重点围绕学校法律法规执行、规范办学行为、学校校园安全、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办学条件达标等方面,对市管民办学校(机构)进行评估打分,年检结果在市电视台和兰州日报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八)教育脱贫攻坚及义务教育有保障推进情况
一是强化联控联保。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各区县、各学校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分工包抓,责任到人。用“过筛子”的办法,进村社、进家庭排查核实,建立控辍保学风险学生台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失辍学。二是做好保学安置。综合分析研判学业水平、学龄特点、家庭情况、家长和学生意愿等因素,对354名劝返复学学生和70名有辍学反弹风险学生实行“一人一案”,通过职普融合班等方式,做好保学安置。三是保障残疾儿童权利。会同卫健、残联等部门开展残疾儿童评估,根据残疾类别与残疾程度,采取就近随班就读、特教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和纳入兜底范围等多种举措,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四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及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政策。坚持做好“一体化办学”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着力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统筹各类扶贫、惠民政策,确保国家资助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及时足额下达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全面做好中央和省市有关东西部扶贫协作,组织永登、榆中、皋兰与天津市宝坻、宁河、东丽教育对口帮扶,全力推进教育扶贫,推动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五是强化督查问责。建立市级“控辍保学”包抓机制,成立5个包抓组16个督查小组,深入10个区县,走进94所学校,开展多轮次摸排清查。六是有效推进脱贫反馈问题整改。出台《义务教育有保障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工作方案》,对教育系统存在的控辍保学、两类学校项目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细化问题清单,逐一整改,巩固“3+1”冲刺清零成果。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消除大班额工作情况
一是扩大教育资源。落实《2019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兴办实事教育类项目实施方案》,完成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2019年新增学位1.64万个。引进北京实验二小、北京八中等一批兰外优质教育资源落地兰州,推进兰州二中雁滩分校、五十一中九州分校、五十八中新校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截止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比例从2017年底的16.15%下降到3.18%,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全市普通高中大班额全部消除。二是优化义务教育招生划片办法。完善小学招生政策,自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明确规定同一学校片区内一套房产六年只提供一个学位(同一户主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情况除外),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防止“学区房”炒作。三是严格控制择校。加强学籍管理,对违规跨区域招生、不符合转学规定、在校生超过核定办学规模的学校一律不予办理学籍注册和转接。严格落实“凡小学择校入学的学生小升初不得享受对口划拨”和“初中择校入学的学生中考不得享受优质高中对口分配名额”的政策,严格控制择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妥善处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严格执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入学流程及办法,确保每个随迁子女都有学可上,不断促进入学机会公平。五是严格落实“两免一补”资助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好学生免除学杂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六是深入推进两类学校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就近、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要求,规划实施两类学校项目建设92所,总投资8974.73万元。其中,寄宿制学校27所,小规模学校65所,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为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和无证园治理工作情况
全力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印发《兰州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与各区县政府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截至9月底,完成整改182所,整改完成率为71.65%,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治理前的29.2%提高到50.0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治理前的75.17%提高到94.58%。根据《甘肃省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市、区县两级教育、公安、民政等8个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对全市幼儿园开展了拉网式排查整治。截止9月底,颁发办园许可证2所,撤销办园许可证12所,待整改41所。
(十一)教育信息化及中小学(含教学点)出口带宽情况
持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和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创新教育扶智路径,缩小城乡学校数字鸿沟,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截止6月底,全市753所学校(含教学点)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全覆盖,班班通全覆盖,所有学校网络出口带宽均达到100M及以上,市属、安宁区、西固区所属学校均实现无线校园网全覆盖。市级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集聚教育资源3000多万条目,总容量约10TB。依托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的人人通空间,教师开通率80.71%,学生开通率72.99%。今年9月,我市被确定为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单位。
(十二)超过三十万人口的县(市、区)独立设置特教学校建设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情况
全市30万人口以上的区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永登县、榆中县),除西固区特教学校计划今年年底建成外,其他区县特教学校均招生办学。全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5所,特殊教育职业中专1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6个,随班就读资源教室58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2161人,其中特教学校361人、送教上门148人、特教班72人、随班就读1127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7.44%。初步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附设特教班为补充、送教上门试点为突破”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
(十三)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根据甘肃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安排部署,在借鉴教育发达省份和地区高考综合改革典型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关于落实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高考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从宣传舆论引导、办学基础条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课程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生涯规划指导及考试安全技术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各项工作思路举措,明确时间节点,确保2021年新高考政策在我市全面实施。
(十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一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出台《兰州市深化产教融合工作方案》,健全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和华住酒店管理集团、兰石集团、新区农投集团等优质实体企业深度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二是柔性引进全国知名职教专家马树超在兰州建立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特聘3名全国职教名师、选拔23名职教专家组建“兰州市职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特聘46名教师组成“兰州市职业教育兼职教研员”团队。建成5个省级、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三是大力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共有“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9所,试点专业分布点达197个,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人数7271人。四是全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指标15项以上的学校数15个,6所学校达到全部指标。招生规模连续两年增长22%以上,全市招生职普比3.72:6.28。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原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把握新时代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紧盯重点建设项目,按照建设计划和进度,确保2020年底827个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顺利完成。全力推进为民兴办实事项目,确保新增学位1.6万个。加快推进兰州五十一中九州分校、北京八中兰州分校高中部、初中部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政策,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四)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等十大行动。组织开展“新教育”实验专题论坛,举办“新教育”年会,总结新教育实验成果,推广实验先进经验。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综合改革,落实构筑理想课堂“三重境界”和“六个维度”,完善体育、美育课程设置与评价改革。
(五)深入推进评价改革。研究制定兰州市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修订完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加强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六)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全面落实培育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实施“卓越师资培育行动计划”,切实发挥好“金城名校长、金城名师、金城名班主任”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帮扶活动,提高全市教师学科素养、教育教学素养、科学人文素养。
(七)切实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屏障。落细落实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决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学校健康副校长作用,开展健康教育等专题培训,普及卫生防疫知识,提高学校疫情防控处置能力,尽最大可能地防止疫情在校园内发生。
(八)巩固提升教育扶贫工作成果。关心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完成“两类学校”建设等各类办学条件保障项目,重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构建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的学生资助体系。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篇12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盟委、市委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切实提高意识形态领域预警监测和风险防控能力,特制定如下工作预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不动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理论新成果凝聚思想共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切实做到“两个维护”,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
二、工作原则
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预警监测、分析研判和风险排查,增强风险管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地见效,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零失误、零差错。
三、组织机构
1.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机构。成立市应急管理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党组成员组成,成员由各股室负责人组成。
2.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股室人员,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四、应急程序
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通过网络、群众反映、结合实施查阅的方式,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第一时间上报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市委宣传部。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通稿经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或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第六步:正面回复。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舆情发生后12小时内根据通稿,通过相关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正面回复。
第七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有关人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对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局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和舆情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篇13
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12312”总体发展思路,切实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688所,在校学生110.03万人,其中,幼儿园877所,在园幼儿12.02万人;普通小学507所,小学教学点142个,在校学生23.39万人;初中学校142所,在校学生10.2万人;高中学校64所,在校学生6.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58所,在校学生3.5万人;高等教育学校34所,在校学生54.5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学生619人,另有1127人随班就读。
二、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一)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情况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荣灿担任组长。切实履行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召开全市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大会,制定市教育局系统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建立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联系服务师生制度。开展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推动党组织书记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切实担当作为。二是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握新时代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印发《全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全市教育系统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暨舆情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围绕“职责、制度、学习、课程、活动、保障”打造了“六张清单”,对意识形态八项工作职责和网络意识形态九项工作职责任务分解细化,确保了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全覆盖。三是强化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四抓两整治”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命名表彰35个示范性党支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创新“5+X”主题党日形式载体,用好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登录率和使用率均达到100%。43所学校(单位)圆满完成换届工作,调整配备党组织书记22名。开展学校党支部书记轮训工作,组织参加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提升党组织书记党性修养和党务工作水平。大力推广把党小组建在教研组的模式,积极搭建“双培养”实践载体平台,常态化开展党员老教师、党员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对子”活动,建立老中青“传帮带”教学骨干梯队。
(二)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一是积极应对,全力化解疫情影响。强化宣传教育,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教育正能量,在央视新闻、人民网、新华网、甘肃日报等中央、省属新闻媒体发布有关稿件226篇,浏览量超过860万人次。坚持正面发声发力,讲好教育战线防疫故事,开展“同心战疫·携手前行”主题作品在线展播,开发创编“战疫情·天天练”室内锻炼视频课程。在疫情期间充分利用“兰州智慧教育·名师在线”项目开播课程,全市近13万名中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在线学习,学习量达772万人次。二是周密部署,复学复课平稳有序。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多部门联合,成立8个督查评估小组,深入10个区县和87所学校,对开学条件保障的要点进行了拉网式、全覆盖督查评估,对不具备复学条件的学校跟踪指导,确保整改到位。重点关注关爱防疫一线人员子女、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帮扶指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三是精准施策,全面做好保障工作。严格摸排管控,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建成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动态监测师生健康状况,逐级汇总形成管理台账。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对重点人群实行“人盯人”式管理,做到“四个摸清”,实时掌握健康状况。积极筹备物资,协调相关部门,通过调拨配备、社会捐助和自行采购等方式,足量储备防疫物资。
(三)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开展教育防范学生溺水专项行动落实情况
一是继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兰州市校园安全保护区综合治理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建立学校安全联席会议、部门协作、定期检查、分析研判、责任落实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三个百分百”建设,通过成立学校治安联防队、护校队、应急队等,强化校园安防巡查和防控力量。校园安全“日巡查、周检查、月排查、季督查”的隐患排查机制逐渐完善,闭环管理已经形成并趋于成熟。以“平安校园”建设为中心,对校园周边影响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十类乱点乱象进行重点治理。二是强化学生溺水事故防范工作力度。通过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集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教育孩子做到“六不”。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库、河流、湖泊、坑塘等进行全面排查整治,设置安全警示标牌,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等设施,加强日常巡查,切实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妥善做好应急处置。
(四)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落实情况
一是足额落实教育投入,确保达到“两个只增不减”。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原则,持续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在校学生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2019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88.29亿元,较上年增长8.31亿元,增幅10.39%;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6451.79元,较上年增长1048.66元,增幅6.81%。二是按规定征收“两个附加”,管理使用合理规范。2019年,我市按规定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165646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101384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64262万元。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的“收支两条线”原则,根据人大批复的年初部门预算,及时、足额拨付教育部门相关预算资金。
(五)依法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情况
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就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提出明确措施。各区县落实主体责任,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高于当地公务员人均年工资水平。2019年,提高市属学校地方性绩效考核经费至每人每月1000元,各区县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区县的标准予以落实。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市级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各区县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由月人均300元提高到月人均400元,并依据边远艰苦程度实行差别化补助,最高可达每人每月1300元。
(六)完善教育督导法规和机构设置工作情况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甘肃教育督导条例规定》要求,成立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设副县级专职督学1名,聘请挂牌责任督学59名、学校视导员90名。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多次联合相关部门分期分批组织专家开展座谈交流、反复研讨,拟定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方案,修改完善后印发执行。进一步推动区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出台《兰州市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实施细则》,2020年底前拟对安宁区进行督导评估,全面促进区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七)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情况
一是加强日常监管。指导区县组建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备案审查委员会,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培训班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进行备案审查。多次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收退费管理、师德师风、培训内容、疫情防控、创城工作等方面开展专项督查及“回头看”活动。二是加强公办民办学校招生统筹管理。严格落实国家及省上关于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建立统一招生平台,公、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工作。严防民办学校提前招生、变相“掐尖”、考试招生、超计划招生等违规招生行为。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实行100%招生计划电脑随机派位录取。三是落实年检年报制度。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组成年检组对各市管民办学校逐一进行评估,重点围绕学校法律法规执行、规范办学行为、学校校园安全、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办学条件达标等方面,对市管民办学校(机构)进行评估打分,年检结果在市电视台和兰州日报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八)教育脱贫攻坚及义务教育有保障推进情况
一是强化联控联保。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各区县、各学校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分工包抓,责任到人。用“过筛子”的办法,进村社、进家庭排查核实,建立控辍保学风险学生台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失辍学。二是做好保学安置。综合分析研判学业水平、学龄特点、家庭情况、家长和学生意愿等因素,对354名劝返复学学生和70名有辍学反弹风险学生实行“一人一案”,通过职普融合班等方式,做好保学安置。三是保障残疾儿童权利。会同卫健、残联等部门开展残疾儿童评估,根据残疾类别与残疾程度,采取就近随班就读、特教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和纳入兜底范围等多种举措,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四是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及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政策。坚持做好“一体化办学”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着力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统筹各类扶贫、惠民政策,确保国家资助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及时足额下达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全面做好中央和省市有关东西部扶贫协作,组织永登、榆中、皋兰与天津市宝坻、宁河、东丽教育对口帮扶,全力推进教育扶贫,推动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五是强化督查问责。建立市级“控辍保学”包抓机制,成立5个包抓组16个督查小组,深入10个区县,走进94所学校,开展多轮次摸排清查。六是有效推进脱贫反馈问题整改。出台《义务教育有保障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工作方案》,对教育系统存在的控辍保学、两类学校项目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细化问题清单,逐一整改,巩固“3+1”冲刺清零成果。
(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消除大班额工作情况
一是扩大教育资源。落实《2019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兴办实事教育类项目实施方案》,完成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2019年新增学位1.64万个。引进北京实验二小、北京八中等一批兰外优质教育资源落地兰州,推进兰州二中雁滩分校、五十一中九州分校、五十八中新校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截止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比例从2017年底的16.15%下降到3.18%,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全市普通高中大班额全部消除。二是优化义务教育招生划片办法。完善小学招生政策,自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明确规定同一学校片区内一套房产六年只提供一个学位(同一户主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情况除外),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防止“学区房”炒作。三是严格控制择校。加强学籍管理,对违规跨区域招生、不符合转学规定、在校生超过核定办学规模的学校一律不予办理学籍注册和转接。严格落实“凡小学择校入学的学生小升初不得享受对口划拨”和“初中择校入学的学生中考不得享受优质高中对口分配名额”的政策,严格控制择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妥善处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问题。严格执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入学流程及办法,确保每个随迁子女都有学可上,不断促进入学机会公平。五是严格落实“两免一补”资助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好学生免除学杂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六是深入推进两类学校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就近、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要求,规划实施两类学校项目建设92所,总投资8974.73万元。其中,寄宿制学校27所,小规模学校65所,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为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和无证园治理工作情况
全力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印发《兰州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与各区县政府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截至9月底,完成整改182所,整改完成率为71.65%,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治理前的29.2%提高到50.03%,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治理前的75.17%提高到94.58%。根据《甘肃省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市、区县两级教育、公安、民政等8个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对全市幼儿园开展了拉网式排查整治。截止9月底,颁发办园许可证2所,撤销办园许可证12所,待整改41所。
(十一)教育信息化及中小学(含教学点)出口带宽情况
持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和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创新教育扶智路径,缩小城乡学校数字鸿沟,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截止6月底,全市753所学校(含教学点)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全覆盖,班班通全覆盖,所有学校网络出口带宽均达到100M及以上,市属、安宁区、西固区所属学校均实现无线校园网全覆盖。市级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集聚教育资源3000多万条目,总容量约10TB。依托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的人人通空间,教师开通率80.71%,学生开通率72.99%。今年9月,我市被确定为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单位。
(十二)超过三十万人口的县(市、区)独立设置特教学校建设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情况
全市30万人口以上的区县(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永登县、榆中县),除西固区特教学校计划今年年底建成外,其他区县特教学校均招生办学。全市现有特殊教育学校5所,特殊教育职业中专1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6个,随班就读资源教室58间。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2161人,其中特教学校361人、送教上门148人、特教班72人、随班就读1127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7.44%。初步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附设特教班为补充、送教上门试点为突破”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
(十三)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根据甘肃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安排部署,在借鉴教育发达省份和地区高考综合改革典型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关于落实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高考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我市普通高中学校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从宣传舆论引导、办学基础条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课程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生涯规划指导及考试安全技术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各项工作思路举措,明确时间节点,确保2021年新高考政策在我市全面实施。
(十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一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出台《兰州市深化产教融合工作方案》,健全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和华住酒店管理集团、兰石集团、新区农投集团等优质实体企业深度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二是柔性引进全国知名职教专家马树超在兰州建立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特聘3名全国职教名师、选拔23名职教专家组建“兰州市职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特聘46名教师组成“兰州市职业教育兼职教研员”团队。建成5个省级、3个市级名师工作室。三是大力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共有“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9所,试点专业分布点达197个,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人数7271人。四是全市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指标15项以上的学校数15个,6所学校达到全部指标。招生规模连续两年增长22%以上,全市招生职普比3.72:6.28。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原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把握新时代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紧盯重点建设项目,按照建设计划和进度,确保2020年底827个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顺利完成。全力推进为民兴办实事项目,确保新增学位1.6万个。加快推进兰州五十一中九州分校、北京八中兰州分校高中部、初中部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政策,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四)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开展营造书香校园、构筑理想课堂等十大行动。组织开展“新教育”实验专题论坛,举办“新教育”年会,总结新教育实验成果,推广实验先进经验。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综合改革,落实构筑理想课堂“三重境界”和“六个维度”,完善体育、美育课程设置与评价改革。
(五)深入推进评价改革。研究制定兰州市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修订完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加强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六)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全面落实培育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实施“卓越师资培育行动计划”,切实发挥好“金城名校长、金城名师、金城名班主任”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帮扶活动,提高全市教师学科素养、教育教学素养、科学人文素养。
(七)切实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屏障。落细落实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决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充分发挥学校健康副校长作用,开展健康教育等专题培训,普及卫生防疫知识,提高学校疫情防控处置能力,尽最大可能地防止疫情在校园内发生。
(八)巩固提升教育扶贫工作成果。关心关注关爱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完成“两类学校”建设等各类办学条件保障项目,重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构建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的学生资助体系。
热门文章:
- 新冠肺炎疫情作文13篇2024-08-02
- 乡镇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4篇2024-08-01
- 2023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优秀6篇(完整)2024-07-08
- 2023年度疫情防控知识7篇(完整)2024-07-07
- 致敬抗疫情英雄作文4篇(精选文档)2024-07-02
- 关于抗击疫情作文800字战疫情征文优秀3篇(完整文档)2024-07-02
- 抗击疫情入党申请书10篇2024-06-26
- 疫情的作文优秀5篇(完整)2024-06-21
-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方案5篇(范例推荐)2024-06-19
- 2023年疫情一线钟南山的感人事迹作文4篇(全文完整)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