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仟文档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疫情防控 >

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策略探讨3篇

时间:2024-01-27 16:50:04 来源:网友投稿

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策略探讨3篇

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策略探讨篇1

  一、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

  根据xx省属企业财务快报,截至xx年12月底,23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35949亿元,同比增长10.6%;省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286亿元,同比增长12.7%。但国有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带了债务的不断增长,截至xx年12月底,xx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68.6%,已经逼近国务院国资委划定的70%“警戒线”。

  xx年3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xx〕23号),旨在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政策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xx年2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财评规〔xx〕18号),旨在指导地方国资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有效防范化解企业重大债务风险。可见,有效防范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课题。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债务防范化解之道不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国有企业资本活化,预防企业风险向系统性金融风险升级,加强国有企业核心战略驱动能力;而且有利于国有企业资本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合理审视企业债务风险方面的问题,强化战略优势布局,促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从而加快国有企业转型攻坚。

  二、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不健全

  xx年11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但当前国有企业仍存在着国企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的问题,“债务由企业承担、资产由部门管理、收入由财政支配”的不良体制仍未理顺。严重制约了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的能动性。如部分项目所在地的政府资本金出资不到位,协议的合规性、投资收益来源和回款通道存在障碍;如部分国有企业无服务定价权,债务性资本金利息未计入定价成本;项目 “统贷统还”政策未落地,除少数项目可以实现收益平衡外,其他项目都“收不抵息”。划拨至国企的某些资产证照不全、 某些资产无收益权,导致企业难以有效利用和盘活这类资产。

  (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国有企业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运营水平较低,内控机制不健全,各项支出随意性比较大,工作缺乏规范性。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容易凭借老经验、老办法,缺少精细化管理思维,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未制定或未及时修订,导致财务管理缺乏长效性。实践中存在财务支出并非根据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做出,而是由某些领导所决定的情况。这不仅使得国有企业财务支出缺乏总体规划,而且对资金亏损等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三)产业投资盈利水平不够高

  主要体现为国有企业主业投资规模大但回本慢,其他产业的补亏能力弱。一方面,以铁路、高速公路等为代表的基建设施项目前期投资额大,以景区、酒店等代表的文旅休闲项目培育期长,造成国有企业还本付息压力过大。另一方面,国有平台型公司在经济周期下行压力下,面临转型压力,投资效率不高,收益下滑,产业转型还未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主要通过土地开发或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进行投资。然而由于当前国家对房地产实施严控,住宅销售和商业地产开发等情况不容乐观。在国企混改的形势下,国有不仅需要资金来维持日常运营,而且要不断地加强混改发展力度。这导致部分国有企业采取并购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改善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到银行、非银行机构融资,盲目扩大融资规模,这大大加重了负债水平。有的资产负债率甚至已经超过了警戒线,风险进一步加大。

  (四)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未构建

  当前时期下,很多国有企业成本全面管理目标尚未实现。在实际管理与控制之中,对事后审计过于关注与重视,完全忽略了成本核算全过程管理以及分析,从而未能构建一套完善的债务风险防控方案。由于企业债务风险相关制度未能落到实处,未能结合相关实际情况,形成事前预警以及制定防范举措,从而引起资金风险的产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风险。所以说,国有企业应该对投入以及产出之间的关系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债务风险防控水平显著提升。

  三、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健全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监管

  首先,解决“债务由企业承担、资产由部门管理、收入由财政支配”的不良体制问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和市场化运作,使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减少行政性干预,充分保障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来源和回款通道、完善其对生产服务的定价权、对名下资产的收益权。其次,地方国资委要把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从投资规划、财务监管、考核分配、资本预算、产权管理、内控管理、监督追责和干部任免等国资监管的各个环节综合施策,完善监管体系,发挥监管合力,筑牢风险底线。加强与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证监局等部门的合作,推动债务风险信息共享,共同预警防范企业重大债务风险。

  (二)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管理

  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修订,健全内控机制,严格依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办事,坚决杜绝个别领导意志决定的随意性财务支出,减轻集团公司对下属机构的扶持压力。此外,国有企业应该牢牢树立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以资金管理作为核心环节,强化工程项目承接、过程收款、结算以及催收清欠等全过程管理,促使建筑工程项目承接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结算效率显著提升,增强催收清欠的力度,有效确保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三)整合核心产业优质资源 ,提高盈利水平

  国有企业应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整体运营质量,降低债务水平。一是按照《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二是收缩和控制投资规模,对内提高异化产品开发能力,对外并购行业优质资源。要认真对产业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既要注重投资效益,又要把握好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比例,合理规划债务资金的期限,使其与投资期限相匹配。培育国有企业资本积累和滚动发展的能力,优先解决其转型发展的资金支持问题。此外,各地方国资委要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融资资金用途管控,督促企业将筹集的资金及时高效投放到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原则上要确保投资项目的回报率高于资金成本,切实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金融监管政策,按照融资协议约定的用途安排资金,突出主业、聚焦实业,严禁过度融资形成资金无效淤积,严禁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严禁挪用资金、违规套利,进一步探索对企业重大资金支出开展动态监控,有效防范资金使用风险。

  (四)构建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管控债务风险

  各地方国资委要加快建立健全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重点债务风险指标监测台账,逐月跟踪分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各级企业债务风险的动态监测,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应对。可参照中央企业债务风险量化评估体系,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量化评估机制,综合债务水平、负债结构、盈利能力、现金保障、资产质量和隐性债务等,对企业债务风险进行精准识别,将债务风险突出的企业纳入重点管控范围,采取特别管控措施,督促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债务风险处置工作方案,确保稳妥化解债务风险。如将企业发债品种、规模、期限、用途、还款等关键信息纳入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并实施滚动监测,重点关注信用评级低、集中到期债券规模大、现金流紧张、经营严重亏损企业的债券违约风险,督促指导企业提前做好兑付资金接续安排

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策略探讨篇2

  一、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

  根据xx省属企业财务快报,截至xx年12月底,23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35949亿元,同比增长10.6%;省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286亿元,同比增长12.7%。但国有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带了债务的不断增长,截至xx年12月底,xx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68.6%,已经逼近国务院国资委划定的70%“警戒线”。

  xx年3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xx〕23号),旨在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政策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xx年2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财评规〔xx〕18号),旨在指导地方国资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有效防范化解企业重大债务风险。可见,有效防范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课题。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债务防范化解之道不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国有企业资本活化,预防企业风险向系统性金融风险升级,加强国有企业核心战略驱动能力;而且有利于国有企业资本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合理审视企业债务风险方面的问题,强化战略优势布局,促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从而加快国有企业转型攻坚。

  二、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不健全

  xx年11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但当前国有企业仍存在着国企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的问题,“债务由企业承担、资产由部门管理、收入由财政支配”的不良体制仍未理顺。严重制约了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的能动性。如部分项目所在地的政府资本金出资不到位,协议的合规性、投资收益来源和回款通道存在障碍;如部分国有企业无服务定价权,债务性资本金利息未计入定价成本;项目 “统贷统还”政策未落地,除少数项目可以实现收益平衡外,其他项目都“收不抵息”。划拨至国企的某些资产证照不全、 某些资产无收益权,导致企业难以有效利用和盘活这类资产。

  (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国有企业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运营水平较低,内控机制不健全,各项支出随意性比较大,工作缺乏规范性。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容易凭借老经验、老办法,缺少精细化管理思维,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未制定或未及时修订,导致财务管理缺乏长效性。实践中存在财务支出并非根据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做出,而是由某些领导所决定的情况。这不仅使得国有企业财务支出缺乏总体规划,而且对资金亏损等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三)产业投资盈利水平不够高

  主要体现为国有企业主业投资规模大但回本慢,其他产业的补亏能力弱。一方面,以铁路、高速公路等为代表的基建设施项目前期投资额大,以景区、酒店等代表的文旅休闲项目培育期长,造成国有企业还本付息压力过大。另一方面,国有平台型公司在经济周期下行压力下,面临转型压力,投资效率不高,收益下滑,产业转型还未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主要通过土地开发或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进行投资。然而由于当前国家对房地产实施严控,住宅销售和商业地产开发等情况不容乐观。在国企混改的形势下,国有不仅需要资金来维持日常运营,而且要不断地加强混改发展力度。这导致部分国有企业采取并购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改善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到银行、非银行机构融资,盲目扩大融资规模,这大大加重了负债水平。有的资产负债率甚至已经超过了警戒线,风险进一步加大。

  (四)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未构建

  当前时期下,很多国有企业成本全面管理目标尚未实现。在实际管理与控制之中,对事后审计过于关注与重视,完全忽略了成本核算全过程管理以及分析,从而未能构建一套完善的债务风险防控方案。由于企业债务风险相关制度未能落到实处,未能结合相关实际情况,形成事前预警以及制定防范举措,从而引起资金风险的产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风险。所以说,国有企业应该对投入以及产出之间的关系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债务风险防控水平显著提升。

  三、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健全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监管

  首先,解决“债务由企业承担、资产由部门管理、收入由财政支配”的不良体制问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和市场化运作,使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减少行政性干预,充分保障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来源和回款通道、完善其对生产服务的定价权、对名下资产的收益权。其次,地方国资委要把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从投资规划、财务监管、考核分配、资本预算、产权管理、内控管理、监督追责和干部任免等国资监管的各个环节综合施策,完善监管体系,发挥监管合力,筑牢风险底线。加强与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证监局等部门的合作,推动债务风险信息共享,共同预警防范企业重大债务风险。

  (二)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管理

  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修订,健全内控机制,严格依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办事,坚决杜绝个别领导意志决定的随意性财务支出,减轻集团公司对下属机构的扶持压力。此外,国有企业应该牢牢树立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以资金管理作为核心环节,强化工程项目承接、过程收款、结算以及催收清欠等全过程管理,促使建筑工程项目承接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结算效率显著提升,增强催收清欠的力度,有效确保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三)整合核心产业优质资源 ,提高盈利水平

  国有企业应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整体运营质量,降低债务水平。一是按照《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二是收缩和控制投资规模,对内提高异化产品开发能力,对外并购行业优质资源。要认真对产业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既要注重投资效益,又要把握好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比例,合理规划债务资金的期限,使其与投资期限相匹配。培育国有企业资本积累和滚动发展的能力,优先解决其转型发展的资金支持问题。此外,各地方国资委要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融资资金用途管控,督促企业将筹集的资金及时高效投放到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原则上要确保投资项目的回报率高于资金成本,切实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金融监管政策,按照融资协议约定的用途安排资金,突出主业、聚焦实业,严禁过度融资形成资金无效淤积,严禁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严禁挪用资金、违规套利,进一步探索对企业重大资金支出开展动态监控,有效防范资金使用风险。

  (四)构建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管控债务风险

  各地方国资委要加快建立健全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重点债务风险指标监测台账,逐月跟踪分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各级企业债务风险的动态监测,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应对。可参照中央企业债务风险量化评估体系,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量化评估机制,综合债务水平、负债结构、盈利能力、现金保障、资产质量和隐性债务等,对企业债务风险进行精准识别,将债务风险突出的企业纳入重点管控范围,采取特别管控措施,督促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债务风险处置工作方案,确保稳妥化解债务风险。如将企业发债品种、规模、期限、用途、还款等关键信息纳入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并实施滚动监测,重点关注信用评级低、集中到期债券规模大、现金流紧张、经营严重亏损企业的债券违约风险,督促指导企业提前做好兑付资金接续安排。

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策略探讨篇3

  一、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

  根据xx省属企业财务快报,截至xx年12月底,23户省属企业资产总额35949亿元,同比增长10.6%;省属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286亿元,同比增长12.7%。但国有企业的快速成长也带了债务的不断增长,截至xx年12月底,xx省属企业资产负债率68.6%,已经逼近国务院国资委划定的70%“警戒线”。

  xx年3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xx〕23号),旨在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政策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xx年2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财评规〔xx〕18号),旨在指导地方国资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有效防范化解企业重大债务风险。可见,有效防范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课题。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债务防范化解之道不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国有企业资本活化,预防企业风险向系统性金融风险升级,加强国有企业核心战略驱动能力;而且有利于国有企业资本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合理审视企业债务风险方面的问题,强化战略优势布局,促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从而加快国有企业转型攻坚。

  二、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不健全

  xx年11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但当前国有企业仍存在着国企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的问题,“债务由企业承担、资产由部门管理、收入由财政支配”的不良体制仍未理顺。严重制约了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的能动性。如部分项目所在地的政府资本金出资不到位,协议的合规性、投资收益来源和回款通道存在障碍;如部分国有企业无服务定价权,债务性资本金利息未计入定价成本;项目 “统贷统还”政策未落地,除少数项目可以实现收益平衡外,其他项目都“收不抵息”。划拨至国企的某些资产证照不全、 某些资产无收益权,导致企业难以有效利用和盘活这类资产。

  (二)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国有企业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运营水平较低,内控机制不健全,各项支出随意性比较大,工作缺乏规范性。国有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容易凭借老经验、老办法,缺少精细化管理思维,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未制定或未及时修订,导致财务管理缺乏长效性。实践中存在财务支出并非根据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做出,而是由某些领导所决定的情况。这不仅使得国有企业财务支出缺乏总体规划,而且对资金亏损等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三)产业投资盈利水平不够高

  主要体现为国有企业主业投资规模大但回本慢,其他产业的补亏能力弱。一方面,以铁路、高速公路等为代表的基建设施项目前期投资额大,以景区、酒店等代表的文旅休闲项目培育期长,造成国有企业还本付息压力过大。另一方面,国有平台型公司在经济周期下行压力下,面临转型压力,投资效率不高,收益下滑,产业转型还未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主要通过土地开发或房地产开发的方式进行投资。然而由于当前国家对房地产实施严控,住宅销售和商业地产开发等情况不容乐观。在国企混改的形势下,国有不仅需要资金来维持日常运营,而且要不断地加强混改发展力度。这导致部分国有企业采取并购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改善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到银行、非银行机构融资,盲目扩大融资规模,这大大加重了负债水平。有的资产负债率甚至已经超过了警戒线,风险进一步加大。

  (四)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未构建

  当前时期下,很多国有企业成本全面管理目标尚未实现。在实际管理与控制之中,对事后审计过于关注与重视,完全忽略了成本核算全过程管理以及分析,从而未能构建一套完善的债务风险防控方案。由于企业债务风险相关制度未能落到实处,未能结合相关实际情况,形成事前预警以及制定防范举措,从而引起资金风险的产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风险。所以说,国有企业应该对投入以及产出之间的关系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债务风险防控水平显著提升。

  三、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健全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切实加强监管

  首先,解决“债务由企业承担、资产由部门管理、收入由财政支配”的不良体制问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和市场化运作,使企业成为独立市场主体,减少行政性干预,充分保障国有企业的项目投资来源和回款通道、完善其对生产服务的定价权、对名下资产的收益权。其次,地方国资委要把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从投资规划、财务监管、考核分配、资本预算、产权管理、内控管理、监督追责和干部任免等国资监管的各个环节综合施策,完善监管体系,发挥监管合力,筑牢风险底线。加强与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证监局等部门的合作,推动债务风险信息共享,共同预警防范企业重大债务风险。

  (二)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管理

  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修订,健全内控机制,严格依照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办事,坚决杜绝个别领导意志决定的随意性财务支出,减轻集团公司对下属机构的扶持压力。此外,国有企业应该牢牢树立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以资金管理作为核心环节,强化工程项目承接、过程收款、结算以及催收清欠等全过程管理,促使建筑工程项目承接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结算效率显著提升,增强催收清欠的力度,有效确保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三)整合核心产业优质资源 ,提高盈利水平

  国有企业应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整体运营质量,降低债务水平。一是按照《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二是收缩和控制投资规模,对内提高异化产品开发能力,对外并购行业优质资源。要认真对产业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既要注重投资效益,又要把握好自有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比例,合理规划债务资金的期限,使其与投资期限相匹配。培育国有企业资本积累和滚动发展的能力,优先解决其转型发展的资金支持问题。此外,各地方国资委要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融资资金用途管控,督促企业将筹集的资金及时高效投放到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原则上要确保投资项目的回报率高于资金成本,切实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金融监管政策,按照融资协议约定的用途安排资金,突出主业、聚焦实业,严禁过度融资形成资金无效淤积,严禁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严禁挪用资金、违规套利,进一步探索对企业重大资金支出开展动态监控,有效防范资金使用风险。

  (四)构建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管控债务风险

  各地方国资委要加快建立健全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完善重点债务风险指标监测台账,逐月跟踪分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各级企业债务风险的动态监测,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应对。可参照中央企业债务风险量化评估体系,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量化评估机制,综合债务水平、负债结构、盈利能力、现金保障、资产质量和隐性债务等,对企业债务风险进行精准识别,将债务风险突出的企业纳入重点管控范围,采取特别管控措施,督促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债务风险处置工作方案,确保稳妥化解债务风险。如将企业发债品种、规模、期限、用途、还款等关键信息纳入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并实施滚动监测,重点关注信用评级低、集中到期债券规模大、现金流紧张、经营严重亏损企业的债券违约风险,督促指导企业提前做好兑付资金接续安排

关键词: 债务 防控 国有企业 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策略探讨论文 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策略探讨 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策略探讨报告 关于报送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情况的通知 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预案 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控制水平 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报告 国企债务风险防范控制方案 国有企业债务风险调研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