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仟文档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4篇

时间:2023-03-19 05:00:02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4篇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XXX,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l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4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4篇

篇一: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 XXX,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三农”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 xx 县乡村振兴(2018-2020)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县域“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战略部署,全面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逐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根据各镇村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措施,既统一组织实施,又注重差异化发展。点面结合,统筹推进。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重点、

 把握关键,从群众最需要、最现实、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现实意愿,引导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到 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走在省、市前列,打造示范样板,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品质全面提升,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业增加值%;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全域改善,乡村韵味十足、特色鲜明,重点打造个特色镇、个示范片、个示范村,70%的乡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城乡民生均衡发展,农村同步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

 —1— 二、重点工作 (一)规划引领工程。

 1.做好顶层设计。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布局一盘棋”的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在更宽领域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2.优化城乡布局。围绕“一主两副三轴”的框架,促进农村

 人口向中心村范围靠拢、产业向中心轴集聚。进一步整合村庄资源,把特色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农民住房、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村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共建,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加强规划管控。贯彻执行《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有效落实“一村一图、一村一品、一户一宅”。规范农村建房秩序,按照相关标准,严格规划审批。严格规划耕地,防止耕地和基本农田被违规占用和毁坏。

 (二)产业振兴工程。

 1.抓好粮食生产。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 100 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 50万吨以上,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2.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实现程度达到%。围绕攸县豆腐、麻鸭、米粉、茶油 4 个国家地理标志和皇图岭辣椒等优势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重点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攸县农业品牌,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个。

 3.建设特色基地。重点打造 65 万亩优质稻基地、30 万亩竹林基地、30 万亩油茶基地、20 万亩花卉苗木基地、3 万亩黄豆基地和百万头及千万羽特色养殖基地,重点建成 3-5 个现代农业示范园、5-10 个特色产业园。培育新型主体。着力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

 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培育省级示范社家。

 4.注重产业融合。充分发挥农批商贸城的带动作用,探索发展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做强农业产业链。充分利用农村森林景观、水利景观、田园风光、乡村文化等特色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农家乐,打造一批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坚持高效高质生态导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三)基础提升工程。

 1.推进交通畅通。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加大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道路系统和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到 2020 年,村主干道路应进出通畅,硬化率达到 100%,客运通达率达到 95%。

 2.开展水利建设。着力抓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水闸更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抗旱应急水源等“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灌排工程体系,增强防汛抗旱能力。

 3.强化饮水安全。通过县自来水厂管网延伸、乡镇自来水厂集中供水和偏远地区打井或就地引水等方式,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处,解决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80%以上。

 4.完善电力电信。推进农村用电“户户通、城乡同网同价”,到 2020 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进村入户、4G 网络基本覆盖。

 5.推广清洁能源。结合气化攸州和长输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设,加快燃气管道建设,尽量向镇村扩展、乡村延伸。推广引导乡村居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

  (四)环境治理工程。

 1.突出生态保护。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完成人工造林万亩,植树万株。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水功能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数据库,加强水土保持。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开展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和农业“两区”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拓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全面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行新型肥料、绿色防控技术和统防统治措施,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

 2.强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建筑扬尘、餐饮油烟、工业废气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建成 20 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力争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70%以上。深入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流域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落实“河长制”工作职责,将环保网格化监管延伸到水面。加强重金属土壤污染

 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强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严禁电鱼毒鱼炸鱼。

  3.深化城乡同治。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每个乡镇建成 1 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加快垃圾电磁热解处理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双改”计划,加强农村房屋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厕所革命,全面消除旱厕,积极推广“四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力争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80%以上。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治理农村土胚房和破败空心房。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开展乱搭乱建、乱倒乱弃、乱推乱放、乱涂乱画等整治工作,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五)特色塑造工程。

 1.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投入资金 20 亿元,加快城镇开发建设。根据各乡镇的基础条件、产业现状和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大镇,构筑以酒埠江、网岭等县域次中心城镇为依托,以黄丰桥、皇图岭、新市、丫江桥、渌田等中心镇为支撑,以菜花坪、鸾山、莲塘坳、宁家坪、桃水、石羊塘等特色小镇为补充的新型城镇体系。突出抓好皇图岭共享农业特色小镇、网岭陶瓷小镇、酒埠江绿韵小镇开发建设,打响皇图岭全国特色小镇名片,力争新创建 1 个全国特色小镇、2-3 个省、市乡村振兴示

 范镇。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整县推进工作,按照“保护原有风貌、避免大拆大建、不搞百村一面”的原则,推行“农民集中居住、农业集中经营、农田集中耕种”模式,建设美丽村落群。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全县每年重点打造 20 个示范村庄、100 个示范幸福屋场,每个乡镇每年突出抓好 1-2 个重点村和 8-10 个幸福屋场建设。以重点镇、重点村为示范带动,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省市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强古村名居保护,推进具有乡土气息、文化韵律、历史风味的民居建设,保护利用好古村、古道、古桥、古亭、古街、古树、古塔、古井等历史遗存遗迹,形成现代风格与古风古韵交融之美。

 (六)乡风文明工程。

 1.开展乡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乡村道德模范、十佳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好少年等学习宣传活动,发动群众在熟悉的人群中挖掘楷模,在日常的生活里组好榜样。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农民增强文明诚信意识,弘扬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美德,传承农村勤俭持家、邻里互助、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树立现代价值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开展“四讲四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2.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坚持以党风、树家风、促民风,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净化农村社会风气。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强化村规民约建设,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杜绝黄赌毒、破除陋习。加强对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的引导,倡导文明理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婚丧事大操大办。传承发展农耕文明特征,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

 3.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抓好乡镇文化站建设,每个村建成一个标准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文化中心,建好一批农家书屋,新建个农村门口文化小广场。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大送电影、送戏、送书下乡频率,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定期组织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或农村文化表演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加强皮影戏、打铁水、赛龙舟、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七)改革激活工程。

 1.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力度,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农业效益和农产品竞争力。重点抓好种植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种植棉花、油菜、玉米、苎麻、桑蚕等经济作物,力争三年完成种植结构调整面积万亩。

 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划定适宜养殖区域和禁止养殖区域,实行4.0 标准化规模养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

  2.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体承包经营期限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土地托管面积达到万亩。完善宅基地保障和取得方式,建立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利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方式,做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探索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土地收储运作新机制。加快土地经营权、林权、集体养殖水面经营权、山塘产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交易规则和交易方式,探索以权入股方式,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

  3.探索推进扩权强镇。重点在下放审批权、激活用人权、完善干事权、扩大财政权等方面大胆进行探索,形成机构合理、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乡镇管理模式。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上充分放权,凡是可以下放到强镇管理、审批的经济社会事务,原则上要下放到镇一级管理、审批。科学规划乡镇机构设置,统筹整合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站所机构,统一由乡镇管理,适当增减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税收分成和返还

 比例,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乡镇调控能力,充分调动乡镇抓财源、促发展的积极性。

  4.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以整合、联合、互助为抓手,强化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创新为农服务体系。按照“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服务”要求,探索建立县农事服务中心,推进镇乡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聚合农业信息发布、农技咨询服务、农民素质培训、科技成果展示、农资农机供应、农产品销售、统防统治等功能,强化系统化、实体化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服务“三农”。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创新,坚持以信用体系为支撑、普惠为导向,精准聚焦“三农”,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渗透度和便捷性。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三信”评定达标率均达到 70%以上,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办法,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和金融生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推行“整村批发、集中授信”、“政府+...

篇二: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村振兴策略乡村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

 建

 设

 方

 案 总体规划

 建

 设

 方

 案

  目

 录 一、XXX 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 1

 (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意义 ................................... 1

 (二)规划编制任务与依据 ................................... 5

 二、XXX 省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与综合评价 ................. 9

 (一)乡村旅游资源禀赋状况 ................................. 9

 (二)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 13

 (三)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 15

 三、XXX 省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 23

 (一)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23

 (二)XXX 乡村旅游市场现状 ................................ 26

 (三)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 49

 (四)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 54

 四、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与经验概述 ................ 66

 (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 ................................ 69

 (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实践 ................................ 74

 (三)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85

 五、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 90

 (一)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与现状 .............................. 90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 93

 (三)乡村旅游发展作用与效益 .............................. 99

 六、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 ............... 108

 (一)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与思路 ............................. 108

 (二)乡村旅游发展任务与目标 ............................. 116

 (三)乡村旅游发展形象与塑造 ............................. 121

 六、XXX 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 ............... 123

  (一)乡村旅游总体布局 ................................... 123

 (二)乡村旅游功能分区 ................................... 125

 七、XXX 乡村旅游圈、带、群建设规划 ................. 136

 (一)昆玉曲楚四大绕城乡村旅游圈 ......................... 136

 (二)沿边、沿路、沿江三类乡村旅游带 ..................... 139

 (三)依托热点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旅游群 ..................... 143

 八、XXX 乡村旅游特色村镇体系建设规划 ............... 149

 (一)乡村旅游特色县打造工程 ............................. 149

 (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打造工程(10+60+26)

 ............... 203

 (三)乡村旅游特色村打造工程 ............................. 307

 九、XXX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 330

 (一)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 330

 (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 332

 (二)三大旅游产品系列与二十大旅游产品 ................... 336

 (三)六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355

 (四)十大经典旅游节庆活动 ............................... 357

 (五)XXX 区域性乡村旅游产品规划 ......................... 360

 十、XXX 乡村自然环境保护规划 ....................... 374

 (一)XXX 乡村自然环境概述 ............................... 374

 (二)乡村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与评估 ......................... 376

 (三)环境保护指导思想与原则 ............................. 377

 (四)保护目标 ........................................... 378

 (五)分类保护规划 ....................................... 380

 (六)环保管理、任务与措施 ............................... 386

 十一、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规划 ....................... 390

 (一)乡村文化遗产与保护原则 ............................. 390

 (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与措施 ............................. 393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396

 (四)乡村文化保护区规划与遗产申报 ....................... 399

 十二、乡村旅游社区发展与参与规划 ................... 401

 (一)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 ......................... 402

 (二)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其实现 ........................... 413

 (三)乡村旅游社区的建设与协调 ........................... 415

 十三、XXX 省乡村旅游人力资源规划 ................... 418

 (一)XXX 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 418

 (二)XXX 省乡村旅游人才需求的现状与趋势 ................. 420

 (三)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 426

 (四)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培训 ............................... 432

 十四、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保障规划 ................... 443

 (一)产业支撑体系 ....................................... 443

 (二)配套服务体系 ....................................... 447

 (三)基础保障体系 ....................................... 451

 十五、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 455

 (一)营销行动计划 ....................................... 455

 (二)产品建设与品牌打造计划 ............................. 460

 (三)社区参与计划 ....................................... 462

 (四)人力资源培训计划 ................................... 463

 (五)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 466

 (六)招投资计划 ......................................... 467

 附件 1 XXX 省特色乡村旅游示范县一览表 ............... 473

 附件 2 XXX 省旅游小镇概况一览表 ..................... 508

  一、XXX 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一、XXX 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意义 1、规划编制背景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在国家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 XXX 省实施《XXX 省旅游产业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背景下编制的专项旅游规划。其目的是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 XXX 省乡村旅游升级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建设指导和政策建议。规划编制的具体背景如下。

 (1)国家政策催生乡村旅游。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功能优势,国家旅游局 2006 年确定全国旅游主题年为“2006 中国乡村游”,2007 年开展了“2007 中国和谐城乡游”活动。此后,XXX 省旅游行业坚持服务农村宗旨,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发挥旅游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推出大量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把 XXX 乡村旅游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因而,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动下,XXX 省乡村旅游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对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农村社会发展呼唤乡村旅游。全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条

  件日趋成熟。首先,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技术和农民素质与劳动技能的提高,农村社会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其次,农村社会虽有明显进步,但仍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步伐,第三,为了求进步,谋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在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环境等方面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XXX 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使 XXX 农村的小农经济走向规范、成熟的服务产业发展道路,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向旅游服务产业,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3)旅游业发展推动乡村旅游。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2008 年 XXX 省的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663.3 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 510.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11.4%,其中接待海外游客 250.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 10.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6%;接待国内游客 1.03 亿人次,同比增长 14.1%,首次登上 1 亿人次的新台阶;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 594.8 亿元,同比增长 20.2%;旅游业总收入超过 600 亿元,登上了 650 亿元的新台阶,XXX 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业在 XXX 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首先,XXX 省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精心确定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重点景区建设项目,努力培育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名牌旅游产品,丽江、昆明已成为欧洲旅客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其次,为了发展旅游业,XXX 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XXX 的航空、公路、铁路、通信、电力、城市建

  设、景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第三,为了大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XXX 省确定了创造热点,强化促销、招揽客源的市场开拓战略,通过举办大型会展、节庆活动,不断推出 XXX 旅游新亮点,创造新热点,提高了 XXX 旅游知名度和对海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这些都足以说明 XXX 省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 XXX 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规划编制意义 (1)将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目标,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中。XXX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将明确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之间存在的方向引导、产业互动和资源利用等关系,使新农村建设目标成为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该规划是基于 XXX 省资源禀赋,在科学研究客源市场的基础上编制的,将为乡村旅游地进行合理的定位,为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引导和规范,减少盲目开发、竞争无序等问题,使旅游开发步入正轨。

 (2)充分挖掘广大乡村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和发展潜力。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必须注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鲜明的旅游资源特色表达。XXX 省各地的乡村旅游资源异彩纷呈,乡村自然风光与民俗人文底蕴交响呼应,为开发乡村旅游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至今还未形成独特鲜明的乡村旅游形象,制约了全省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水

  平的提升。XXX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资源挖掘和市场细分,建设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专业性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乡村旅游功能、突出 XXX 乡村特色,形成鲜明的乡村旅游形象,打造乡村旅游区的乡土品牌,从而达到提升 XXX 省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目的。

 (3)统筹城乡发展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整合乡村资源,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既是乡村扶贫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部分乡村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给农村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使城市富余资源能够有效转移到农村地区,增加农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同时有助于合理配套旅游设施,建设旅游景观,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促进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创造更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4)促进农村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规划注重生态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并制定一系列实施措施,有利于延长乡村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促进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立足于原有环境基础,实行低强度开发,能够使农业资源直接就地转化为旅游资源,节省了转移成本,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资源的双重增值和循环利用效果,同时引导人们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消费理念,培养人们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加快建设环境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村容

  整洁”的目标。

 (二)规划编制任务与依据 1、规划编制任务 (1)规划性质。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属专项规划,是对整个 XXX 乡村旅游的系统规划。

 (2)规划思路。按照上述规划性质,本规划的思路和任务是:

 图 1.1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图 (3)规划时限。规划时限限定于 2010~2020 期间,重点规划2010~2015 年期间。

 2、规划编制依据 (1)法律依据 选出一批有潜力、已具备一定开发条 选出一定数量的优先发对全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 对全省乡村旅游市场进确定全省乡村旅游发明确全省乡村旅游产提出全省乡村旅游发制定规划实施行动计制订全省乡村旅游发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1982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第七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2 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4 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第六届大会通过,1984年。

 (2)国家标准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年;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 年;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

篇三: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振兴项目建设 规 划 方 案

  xxx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xxx 年 xxx 月

 1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 1

 第一节

 规划背景 ................................................................................................................................ 1

 第二节

 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 3

 第三节

 村庄建设现状 ........................................................................................................................ 8

 第四节

 现状问题 .............................................................................................................................. 13

 第五节

 上位规划相关要求 .............................................................................................................. 15

 第二章

 规划总则 ................................................................................................................................ 16

 第三章

 产业发展与增收规划 ............................................................................................................ 22

 第一节

 产业现状与问题 .................................................................................................................. 22

 第二节

 发展目标与策略 .................................................................................................................. 24

 第三节

 产业发展与增收措施 .......................................................................................................... 31

 第四章

 村庄总体规划 ........................................................................................................................ 45

 第一节

 规划思路 .............................................................................................................................. 45

 第二节

 村域总体规划 ...................................................................................................................... 46

 第三节

 村庄规划 .............................................................................................................................. 52

 第五章

 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规划 ....................................................................................................... 62

 第一节

 村庄公共设施整治与建设 .................................................................................................. 63

 第二节

 村庄风貌整治与建设 .......................................................................................................... 89

 第三节

 安全防灾设施整与建设 .................................................................................................... 107

 第四节

 环境卫生设施整治与建设 ................................................................................................ 110

 第六章

 民居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引 .................................................................................................. 118

 第一节

 指引对象 ............................................................................................................................ 118

 第二节

 指引思路 ............................................................................................................................ 119

 第三节

 设计理念 ............................................................................................................................ 119

 第四节

 具体措施 ............................................................................................................................ 120

 2第七章

 近期建设整治规划 .............................................................................................................. 136

 第一节

 规划期限 ............................................................................................................................ 136

 第二节

 整治原则 ............................................................................................................................ 136

 第三节

 整治目标 ............................................................................................................................ 136

 第四节

 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计划 .................................................................................................... 137

 第八章

 村庄建设管理规划 .............................................................................................................. 143

 第一节

 村庄建设管理要求 ............................................................................................................ 143

 第二节

 宅基地管理要求 ................................................................................................................ 147

 第三节

 村庄集体土地管理要求 .................................................................................................... 148

 第四节

 其它相关管理规定 ............................................................................................................ 149

 第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 ...................................................................................................................... 149

 附表一:村庄主要建设与整治项目一览表 .................................................................................. 152

 附表二:村民住宅改造建议表 ...................................................................................................... 162

 1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规划背景 一、政策背景 第一节 规划背景 一、政策背景 党的党中央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xxx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

 2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xxx 年 xxx 省委一号文件从区域化布局、产权化配置、合作化组织、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六个方面入手,就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进行部署。

 xxx 年 xxx 月,《xxx 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获批,xxx 片区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作为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的 xxx 县面临新的脱贫和发展机遇。

 二、项目背景 xxx 年 xxx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 xxx 年全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选择2-3 个村庄作为试点,开展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xxx 县 xxx 镇xxx 村被 xxx 省选定为试点村庄,开展以村庄整治为主的村庄规划。

 xxx省委、省政府为为落实党中央精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xxx 年 xxx 月做出《关于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意见》重大战略部署,决定用三年时间,对全省近 5 万个行政村面貌进行配套改造、整体提升。这对改善 xxx 省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xxx 村作为 xxx 省 xxx 年基层建设年帮扶村,已启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村民迫切希望改变当前村

 3庄面貌及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各方面设施,实现农村现代化。为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指导,根据国家和 xxx 省有关规定及政策要求,编制本规划。

 第二节 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一、地理位置 第二节 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一、地理位置 xxx 县位于 xxx 省...... 二、自然条件 (一)气候 xxx 村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昼夜温差大,且具有“冬冷夏凉”的山区气候特征,年平均温度比平原地区低 8℃左右。

 (二)地形、地貌 xxx 村海拨 950-xxx50 米,处于 xxx 深山区,是典型的山区村,四面环山,山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多样,包括高山、中低山、丘陵、河谷等。

 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储量不明,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

 村庄北侧有保定市最高峰歪头山,以及黑崖山、片崖,山势陡峭,奇险无比,分光秀丽,景色优美。

 (三)自然灾害

 4全村自然灾害以旱、大风为主,虽然降水较多,但因降水而引发的水灾没有,未发生过洪水和泥石流发生。近年来,村庄通过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已将自然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三、历史文化 xxx 村历史悠久,为千年古村,文化资源丰富,民间风俗文化多样。

 (一)白衣寺—千年古寺 位于村庄东部 200 米处,初建于唐末宋初,南宋时期元兵入侵,寺院曾被破坏,明朝天启六年,僧人圆得率徒寂昌历时六年重建寺庙。同治十二年,xxx 直隶巡抚(原保定府)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扩建了药王庙、财神庙。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四团和 xxx 青年支队曾在白衣寺设指挥部,寺庙前的那块平地是练兵场。国际友人柯隶华(白求恩)曾在冯德原家住,聂荣臻曾在白衣寺住过,后亲笔写信嘱咐:“一定要保护好白衣寺。,聂荣臻曾在白衣寺住过,后亲笔写信嘱咐:“一定要保护好白衣寺。”文革后,xxx村冯德原的孙子冯国栋,一家人自筹资金,组织村民开始修复被在文革中破坏了的白衣寺。

 白衣寺右临一条深涧,左傍一条龙状山岗,北靠保定市最高峰—歪头山,南面是一块玉玺状梯田,古庙气势磅礴。从寺前南大门入庙便是天王殿。正殿两旁设有药王庙、文殊庙,东西两侧是禅房。院内有一近两搂粗挺拔直立的古松,寺门口有 3 棵古松,寺院前后共 25 亩菜园地。战争时期因八路军某部四团和 xxx 县青年支队在白衣寺住,被日本鬼子用炮弹轰击,白衣寺前的三棵

 5松被击成歪脖树,现在长势就像三尊护法神,日夜守护着白衣寺。寺院东面的山岗上是一片松林,其中有一棵高 40 米,粗 4 米,占地 40 平方米的古松已列为 xxx 省第四古松。寺后也是青松挺立,山势陡峭,与西面相连,形成一副盘龙卧虎之状。保定至五台山的高速公路从后山穿过。白衣寺右面有一座大桥高 100 米,南北横空出世,被列为华北第一大桥。这一大桥的问世,犹如一条巨大的苍龙,紧紧守护着白衣寺。

 千年古刹白衣寺已成为 xxx 人民表达祈祷消灾免难,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和平的场所,成为人民进行情感交流的宗教活动场所和周边地区人民祈福场地,现每年接待游客 4000 余人。

 (二)人民舞台 位于村庄入口处,每年二月初七庙会、正月十五毛掸会都在此举行,是村民文化活动、交流思想感情重要场所。同时,起着宣传思想文化作用,上级文化宣传、村民全体会议可以在此举行。

 (三)碾坊 位于村庄内部、幸福路西侧,是村民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场所,村民在此碾面、轧谷,互帮互助、交通感情,营造了和谐的村庄环境。

 四、社会经济 (一)经济情况 xxx 村全村辖 3 个自然村,即 xxx、东坪和苇地沟。村域面积 22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 3000 亩,林...

篇四: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村振兴建设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乡村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现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XX 村以乡村振兴建设促进精准扶贫整村推进成效,以整村推进提升乡村振兴建设水平,找准乡村振兴建设和精准扶贫结合点。在科学发展观和新常态为核心理念下,以乡村振兴建设为引导准则,把握“严格保护,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指导方针,以实现“村容整洁、基础完善、管理有序、宜居宜游、整村推进”为总体目标,按照“政策引导、财政支持,村民自愿、村民受益,民主决策、群众监督,公开透明、上下联动”的原则,立足当前实际,着眼农村长远发展,指导整村推进和乡村旅游规划的发展方向,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和旅游发展进程,实施乡村景观和资源的整体性、保护性和全方位开发,突出乡村性、生态性、生产性和生活性,突出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切实做好乡村生态环境和各类旅游资源的保护,突出“村企共建”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居与环境体系。以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为主题,开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体验旅游产业,打造农业旅游、自然旅游和乡村旅游品牌,达到乡村振兴建设水平。

  二、项目名称 乡村振兴建设项目按照全村规划建设要求和各部门整合资金的使用安排,经村民议定,结合镇政府、村支两委意见拟定乡村振兴建设奖补资金建设项目:

 1、文体广场 2、写生基地 3、公共设施 4、环卫设施 5、路桥建设 6、村庄绿化亮化 7、XX河治理 三、项目可行性 XX 村位于 XX 公路 10 公里处。全村总人口 3233 人,797户,下辖 10 个村民小组,村域版图面积 20 平方公里,其中总耕地面积 2894 亩(含 731 亩水田)。全村森林面积 2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 56%。整体地势西高东低东西走向,境内XX 河、XX 大桥将该村分成两大部分,平均海拔 400 米至 560米。境内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宜居住,除河坝平整处,以肥沃的缓坡地居多。以黄姜、核桃、莲藕、香菇、写生点和脱贫果树纪念林以及农业观光园为主导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组织支撑健全有力,在 XX 村支两委的坚强领导下,XX村人建设乡村振兴热情高涨,干劲十足。

 四、乡村振兴建设奖补资金实施内容

  1 1 、文体广场

  新建文化广场占地面积 2100 平米,含场地平整、场地硬化、戏台、篮球场以及配套设施概算 90 万元。

  2 2 、写生基地配套设施 游步道建设、绿化、亮化、廊道、沿河堤修建生态花栏概算 140 万元。

 3 3 、公共设施(生态停车场)

 新修生态公共停车场概算 90 万元。

 4 4 、 环卫设施

 新建垃圾中转站一座,购置垃圾转运车一辆,新建 3 座公厕概算 80 万元。

 5 5 、路桥建设

 道路扩宽、修复 10 公里(泄洪渠整治畅通 4 条,人行道路面碎石铺垫,仿古护栏)概算 220 万元。

 6 6 、村庄绿化、亮化

 建设标准:(1、4、5、6 组)路边及庭院绿化;(1、4、5、6 组)8W 太阳能路灯 300 盏,间隔距离 30m,概算 170 万元。

 7 7 、X XX 河流域治理

 修复河堤 7000 米,新修栏河坝 2 座,新修水渠 1000 米,复修水渠 1000 米概算 175 万元。

 以上项目计划于 2019 年 10 月 30 日前完工。为保障建设项目安全长期地发挥其功效,我村将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的作用,积极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规划建

  设管理和监督,按照“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

 五、2018 年项目资金筹措 1、乡村振兴建设奖补资金 300 万元。其中:上级补助200 万元、市级安排 100 万元。

 2、部门投入 600 万元。其中:发改部门 320 万元,用于村内道路建设、XX 河治理、写生基地建设;农办 280 万元,用于环卫设施、生态停车场、文化广场的建设。

 3、社会投入 50 万元。其中:XX 县国资局投入 50 万元用于 XX 河治理。

 4、项目直接受益村民计划筹资 10 万元。

 5、村集体经济投入 5 万元。

 六、项目保障措施 1 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村振兴建设工作领导小组,XX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党委委员、副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镇城建办和村两委班子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并组建由村书记负责和驻村领导、财政所驻村专管员、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具体负责 XX村乡村振兴建设。

 2 2 、加强部门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细化责任分工,既要发挥各自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更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整体合力,加强信息沟通,督办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工。

 3 3 、严格规划招标。为了确保乡村振兴建设更生态、更

  环保、生命力更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我们将聘请专门机构设计,专业团队实施。杜绝照搬、照抄现象。力争将资金用好,乡村振兴建好。在招标方面,我们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政府招标采购目录及标准执行,加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审核,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及材料、设备供货单位,确保项目质量。

 4 4 、加强施工管理。对项目进度进行及时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结合建设目标和内容,制定并落实村干部责任制,明确项目具体责任人。聘请具有资质的工程建设管理咨询公司、建筑公司、市政公司、监理公司或者专业顾问团队来协助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安全、进度、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5 5 、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财务管理有关要求和相关财务报账程序以及公开监督制度。所有建设项目的投资费用做成清单明细,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6 6 、加强项目验收。按照已定的验收程序邀请相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包括工程管理资料、技术资料、测量记录、物资资料、施工记录、验收记录等各方面。

 七、项目效益 通过综合规划和全力落实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相信我村将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村容村貌将焕然一新,同时也会给村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一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明显改善居住环境;二是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治,人行道路统一建设,道路绿化更加完善,庭院绿化更加美丽;

  三是地方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有利提升,为当地人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增益;四是娱乐场、健身场所的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游的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让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我村经济、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XX 子村村民委员会

 2017 年 11 月

关键词: 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振兴 乡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