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朗诵5篇
诗经关雎朗诵关雎诗经全文拼音《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关雎朗诵5篇,供大家参考。
诗经关雎朗诵篇1
关雎诗经全文拼音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下面是关雎诗经全文拼音,请参考!
关雎诗经全文拼音
《关雎》
关关雎鸠,
guān guān jū jiū
在河之洲。
zài hé zhī zhōu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君子好逑。
jūn zǐ hǎo qiú
参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流之。
zuǒ yoù líu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寤寐求之。
wù mèi qiú zhī
求之不得,
qiú zhī bù dé
寤寐思服。
wù mèi sī fú
悠哉悠哉,
yōu zāi yōu zāi
辗转反侧。
zhǎn zhuǎn fǎn cè
参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采之。
zuǒ yoù cǎi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琴瑟友之。
qín sè yǒu zhī
参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芼之。
zuǒ yoù mào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钟鼓乐之。
zhōng gǔ yào zhī
这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诗,对诗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最浅鲜的分析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最近,我看了《毛诗正义》和《毛诗序》,觉得诗经《关雎》不仅仅是局限于男女的爱情的描写。这里首先介绍一下《毛诗正义》和《毛诗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就是《诗经》,《诗经》得以流传要归功于毛亨与毛苌这二个人,毛亨是战国时期的人,他对《诗经》进行系统的解释,并且著有《毛诗正义》一书,后传授给侄子毛苌。毛苌讲解诗经,后来著有《毛诗》,先秦到西汉的一些儒家把《毛诗》的每一篇作了详细解释,所以叫《毛诗序》。《毛诗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论的总结。
《毛诗正义》和《毛诗序》中都写到了《关雎》这首诗。《毛诗正义》里原文是:“《关雎》,后妃之德也”又有“作《关雎》诗者,言后妃之德也。《曲礼》曰:‘天子之妃曰后。’注云:‘后之言后也。’执理内事,在夫之后也。《释诂》云:‘妃,媲也。’言媲匹於夫也。天子之妻唯称后耳。妃则上下通名,故以妃配后而言之。德者,得也,自得於身,人行之总名。此篇言后妃性行和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说明了这首诗是描写周文王后妃的德行,而且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后妃。
《毛诗序》原文这样写道:“《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一段用白话解释是:“《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
诗经关雎朗诵篇2
先秦•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1]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逑:(雔)之借字,(雔),双鸟之意
荇菜:水草名
寤:睡醒,寐:睡眠
[1]:音帽,有选择之意
赏析
《关雎》诗意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爱情审美过程,即人的美(外形美和心灵美)的审美过程。诗的一开始就给出了美丽的自然和人的图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天的河边,绿草茵茵,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水中嬉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河边采摘荇菜,她撩拨起了少年男子的无限情思。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方言》说:“秦晋之好,美心为窈,美状为窕。”爱情的产生常常始于为对方的形体(人的外形美)(窕)所吸引,而后才有了进一步的交往,继而了解对方的心灵(心灵美)(窈),所以说爱情就是人的美的审美过程。爱情双方是感同身受的关系,它虽然从异性形体美的感受开始,但却具有对异性形体美的超越性感受。少年男子初遇女子时注意的是女子的形体美,但是越到后来,越消失了对她的单纯形体美的感觉(此过程在文本中需要一个过渡),随之而来的是女子的情绪对他的情绪的严重干扰,体现在诗中便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女子态度的不确定引发了男子的无尽相思。“心有灵犀一点通”,待到两者都有了感同身受的能力后,爱情就产生了。诗到这里,把人在爱情审美过程中主体与自然统一这对关系揭示出来了。前面说过,《关雎》是一首婚歌,它是强调伦理道德的。所以,诗歌在肯定了审美主体的自然性的同时,又强调了审美主体和社会理性的统一。在诗歌中,这些关系和谐地同构于审美主体,因而形成了理想的爱情审美观。
其实《诗经》中,不只是《关雎》,还有《桃夭》、《蒹葭》等大量的诗歌都体现着这种理想的审美关系。《蒹葭》更是把爱情的审美体验提升到了主体对于时空和生命哲性思考的高度。
《关雎》是周朝的民歌。周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高扬主体理性的人治时期,统治者建构了以宗法血缘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因此美学观念也相应地被浸染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早期的儒家学说以“和”为美,视主体的功德圆满为终极追求,在一定的程度上尊重了人的自然性。《论语·先进》中孔子独倾心于曾子的回答,就可以看出孔子要求把社会的“礼治”和理性的规范变为人们出自天性的自觉要求,——早期的儒家学说不是泯灭人的自然性的。反映在爱情审美价值观上,就是《关雎》闪耀的那种“和”美与人性美的特点,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理性作为自觉要求,强调了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作为社会的人的理想爱情审美价值取向。唯其如此,《关雎》才得以列诗三百之冠,并倍受后人推崇。另外,民间是一片自由的天地,为这种爱情审美追求提供了合适的生长土壤和温度。
但是,这样理想的爱情审美价值取向在主流话语中只是昙花一现,在此后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屹立于风雨中的冰凉的贞节牌坊才是爱情的基本意象,昭示着历史发展的真实。闪耀于先秦爱情审美价值观中的人性光。
以上说的是它的情感美。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诗经关雎朗诵篇3
诗经关雎吟诵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词解:
关关:鸟儿的连续叫声。
雎鸠:一种水鸟,现在被认为是鱼鹰。洲:水中的小岛。
窈窕:相貌与心灵都美的样子。
淑女:性格娴静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荇菜:一种浅水性植物,茎细长柔软而多分枝。
流之:顺水势采集。(采之、芼(mào)之)其意略同。
寤寐(wù mèi):寤指白天,
寐之夜晚。即日日夜夜。 思服:思念。 悠哉:焦虑的心态。
辗转:翻来覆去的样子。 琴瑟:古时的乐器。(钟鼓同)
友之:与之为友。 乐之:使之快乐。
现代诗译:
芳草茵茵的河洲上,
春天的"雎鸠鸟儿在不停的鸣唱。
美丽娴静的姑娘啊是我梦中的女郎。
长长短短的青青荇菜我不停地采啊采,
长长短短的青青荇菜我仔细地摘啊摘,
美丽娴静的姑娘哟我日日夜夜把你渴望。
日思夜想的姑娘,你到底在何方?
思念你的夜竟是如此得漫长。
美丽的姑娘我要拨弄琴弦向你歌唱,
美丽的姑娘我要轻抚钟鼓向你歌唱。
诗经关雎朗诵篇4
诗经《关雎》全文赏析
《关雎》是《诗词经·国风·周南》的第一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诗词,对诗词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最浅鲜的分析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词。最近,我看了《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觉得诗词经《关雎》不仅仅是局限于男女的爱情的描写。这里首先介绍一下《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词歌就是《诗词经》,《诗词经》得以流传要归功于毛亨与毛苌这二个人,毛亨是战国时期的人,他对《诗词经》进行系统的解释,并且著有《毛诗词正义》一书,后传授给侄子毛苌。毛苌讲解诗词经,后来著有《毛诗词》,先秦到西汉的一些儒家把《毛诗词》的每一篇作了详细解释,所以叫《毛诗词序》。《毛诗词序》是我国诗词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词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词论的总结。
《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中都写到了《关雎》这首诗词。《毛诗词正义》里原文是:“《关雎》,后妃之德也”又有“作《关雎》诗词者,言后妃之德也。《曲礼》曰:‘天子之妃曰后。’注云:‘后之言后也。’执理内事,在夫之后也。《释诂》云:‘妃,媲也。’言媲匹於夫也。天子之妻唯称后耳。妃则上下通名,故以妃配后而言之。德者,得也,自得於身,人行之总名。此篇言后妃性行和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说明了这首诗词是描写周文王后妃的德行,而且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后妃。
《毛诗词序》原文这样写道:“《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词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一段用白话解释是:“《关雎》这首诗词,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词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诗词,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词’。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
通过以上《毛诗词正义》和《毛诗词序》中描写看,诗词经《关雎》不仅仅是简单的描写男女爱情的事情,而是歌颂周文王选择后妃的描写了。按照这样线索,我们不妨用用白话对《关雎》的意思作些分析:
《关雎》这首诗词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诗词的兴起,也象记叙文一样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诗词是叫起兴。第二部分是描写君子求得淑女之想法,梦寐以求的急切心念。第三部分是描写君子求得淑女以后的美满夫妻生活。关关的鸟的叫声,雎鸠是一种水上的鸟,后人称呼为鱼鹰,据说这种鸟发情时候是躲起来,不让别的动物看见,不象别的动物是公开追逐,在河之洲是说水中央或者水旁边的一块空地,雎鸠停在上面,窈窕是幽闲,娴静的意思,不是苗条。淑是贤惠善良的意思,逑是匹配的意思,这是说明周文王想得到贤惠善良的后妃,并且以雎鸠来比喻。窈窕淑女就是内心非常安祥,娴静,善良的女人。参差荇菜是不整齐的水草,左右是想方设法帮助的意思,流这里意思同求,得到的意思。因为,这荇菜是过去祭祀用的,谁可以向祖宗供奉这荇菜呢?只有窈窕淑女。如果德行不好的女子就不能采荇菜和参加祭祀活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写文王在深刻反思,想求得一位贤惠善良的后妃,日夜都在考虑,沉思,以致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他是想用自己的真诚去求,不是自己欲望想求漂亮的女人,而是想得到一个能够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大事的贤淑后妃。“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是描写得到了荇菜可以采到的那样的淑女,琴瑟是古代二种乐器,合在一起演奏声音和谐,比喻夫妻之间的感情和谐,这里比喻后妃和文王配合默契,就象琴瑟之音,中正平和,友之是握手相互帮助的意思。“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芼之是选择拔取的意思,这句诗词意思就是说后妃带领其他女子,选择采集到荇菜到宗庙去祭祀,由于后妃有德行,宗庙里用钟鼓乐器来赞美她的德行。
所以整篇诗词来看,是周文王选择后妃的故事,他得到一位贤淑后妃来帮助治理国家大事和管理家庭,培养子女,也是给当时全国老百姓的一个择偶的标准,确实周朝兴旺800年,这同周文王的治理分不开。所以到了春秋战国乱世,孔子非常痛心,就是希望恢复周礼,继承周朝文化。一个家庭的妻子也好,一个国家的后妃也好,因为一个女人一生影响着二个男人,即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子女,从这样角度分析,诗词经中《关雎》确实不是简单地描写一般男女爱情的追求。
诗经关雎朗诵篇5
关雎·诗经
《关雎》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关雎》这首诗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1、关关:雎鸠和鸣声。雎鸠(居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鱼鹰。
2、河:黄河。洲:水中央的陆地。一二句是诗人就所见以起兴(起头儿)。
3、窈窕:容貌美好。淑:善,品德贤良。淑女:好姑娘。
4、君子:《诗经》中贵族男子的通称。好:男女相悦。逑:同“仇”,配偶。“好”、“逑”在这里是动词(和《尚书大传》所载《微子歌》“不我好仇”句同例),就是爱慕而希望成为配偶的意思。
5、参差:不齐。荇(杏xìng)菜:生长在水里的一种植物,叶心脏形,浮在水上,可以吃。
6、流:通“摎(究jiū)”,就是求或者捋取。和下文“采”、“芼”义相近。以上两句言彼女左右采荇。她采荇时的美好姿态使那“君子”时刻不忘,见于梦寐。
7、睡醒为“寤”,睡着为“寐”。“寤寐”在这里犹言“日夜”。
8、服(古读如愎bì):思念。“思”、“服”两字同义。
9、悠哉悠哉:犹“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
10、“辗”就是转。“反”是覆身而卧。“侧” 是侧身而卧。“辗转反侧”是说不能安睡。第二、三章写“思服”之苦。
11、友:亲爱。“友”字古读如“以”,和上文“采(古音cǐ)”相韵。
12、芼(茂mào):“覒(茂mào)”的借字,就是择、拔。“芼之”也就是“流之”、“采之”的意思,因为分章换韵所以变换文字。
13、乐:娱悦。“友”、“乐”的对象就是那“采”、“芼”之人。最后两章是设想和彼女结婚。琴瑟钟鼓的热闹是结婚时应有的事。
【题解及原文】
这诗写男恋女之情。大意是: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窈窕形象使他寤寐不忘,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成为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翻译】
鱼鹰儿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
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白话翻译】
雎鸠关关叫得欢,成双成对在河滩。美丽贤良的女子,正是我的好伴侣。
长短不齐水荇菜,左右采摘忙不停。美丽贤良的女子,做梦也在把她思。
追求她却不可得,日夜思念在心间。想啊想啊心忧伤,翻来覆去欲断肠。
长短不齐水荇菜,左边右边到处采。美丽贤良的女子,弹琴鼓瑟永相爱。
长短不齐水荇菜,左边右边到处采。美丽贤良的女子,鸣钟击鼓乐她怀。
《关雎》欣赏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关键词: 诗经 朗诵 关雎 诗经关雎朗诵视频 诗经关雎朗诵配乐 诗经关雎朗诵拼音 诗经关雎朗诵指导 诗经关雎朗诵版 诗经关雎朗诵视频播放 诗经关雎朗诵串词 诗经关雎朗诵译文 诗经关雎朗诵视频表演节目 诗经关雎朗诵音频下载男生
热门文章:
- 金融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篇5篇(范文推荐)2024-09-18
- 韵母教学课件5篇(范文推荐)2024-09-18
- 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12篇【通用文档】2024-09-18
- 2023实用的教师节慰问信3篇(2023年)2024-09-18
- 4封客户感谢信13篇2024-09-18
- 2023年精品环境建议书模板5篇(范文推荐)2024-09-18
-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八课教案3篇2024-09-18
- 2023年律所介绍信3篇【精选推荐】2024-09-18
- 公民个人授权委托书4篇【通用文档】2024-09-18
- 感谢信学校5篇202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