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历史课改心得体会8篇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第1篇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课改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第1篇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几点心得。
一、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三国鼎立》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三国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二、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
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三、教研活动水平更高了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研活动水平要求更高了。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第2篇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2、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高一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四)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
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
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
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是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更新教学评价机制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正在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在评价标准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更多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评价,又注重质的评价。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第3篇
近年来,我省全面展开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就历史学科而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学理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学生学习不主动、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 新问题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最后阶段,随即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作为一名高一的历史课教师,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结合自身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现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及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的新对策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历史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在我们沧州地区,初中社会课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但由于中考时开卷考试,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认为历史是副科,所占分数又没有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那么多,这就造成大多数的乡镇中学平时从未重视过历史课,从而忽视了历史课的正常教学,历史只作为副科而存在。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给新课程的教学进度带来影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专题学习带来的困惑。在课程结构上,新课改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应该说在初中有了较为系统的学习的基础上,高中再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历史内容加以整合,探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线索性和规律性,这样既可以避免历史基础的重复学习,还能转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史实结合的能力,从而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是,这种假设严重地脱离了初中学生不重视历史甚至不学历史的现实情况,使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断层,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问题,也带来很多的困惑。
在思想上,学生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长期以来,历史作为副科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历史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既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这些习惯和看法影响到学生,就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
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现在,在高考指挥棒下,我省多数学校都实行封闭式教学。学生缺乏获得信息的途径,网吧不能进,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有限;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语文、英语又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课余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复习乃至收集资料等等,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近半年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注重改进新课改、新特点下的教学方式,摸索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新对策。
改变授课方式,以互动方式为主,营造和谐融洽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程教材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改变广大教师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和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探索多种课堂学习方式。如情景教学法,以多媒体展示情景资料、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融入到历史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的。上课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要善于运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和途径,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案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改下教学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教师也由以前课堂上的“主演”转变为“导演”,组织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为学生获取、分析、信息和发现、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总之,高中历史课改已如火如荼展开,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课改成功与否与每一位教师关系密切。我们唯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新课改的潮流,才能使历史课焕发新活力,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第4篇
自新课程教学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的编写体例、新颖独特的史学观点都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很多困惑,时常感到一节课的内容难于按时完成,上课往往是忙于赶进度,无法很好地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学生也抱怨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教学速度太快、知识跨度太大,难以记忆和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新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也有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课堂教学的策略定位问题,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本学期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不断反思, 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摆正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主干知识,现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课外阅读”等要求,一些章节的教学目标中还有“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学生掌握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实际的教学时间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如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这样的目标定位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事实上高一学生由于学习水平、学习时间、学习目的的限制,不愿意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有效地选择教学范围
我们认为对高一学生的课堂要求是大致性地了解历史知识的全貌,跨越式地理解重大历史事件,而不必将知识面拓展得太宽、知识点挖掘得太深。在不违背新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课时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简化教学内容,强化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提高课堂的学习的实际效果。在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里,分封制和宗法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认为在课堂上只需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大致情况,掌握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影响,以便学生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加以落实。而对它们的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这些繁杂的内容可一笔带过,甚至不予考虑。否则,即使教师详细分析了,学生也很难做到持久记忆,不仅没有实际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冲淡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所以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范围时,我们要根据高一年级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加以选择,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有效地确定教学难度
新教材内容跳越性大、观点新、理论性强,给高一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不少的困难。学生经常抱怨记不住,理解不了,运用不上,学习效果很差。这就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难度太大,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降低了难度,将重点主干知识尽可能简化,一些深奥的难点内容没有必要挖掘得很深、很细,让学生了解大体状况、理解主要含义就可以了。例如,必修一专题一以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主,我就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只要求学生记住几个主要王朝的重要政治制度的重点内容,如秦汉王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只要求学生掌握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的主要职能和历史影响,而对三公九卿的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能及其相互关系、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等就不作要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只让学生掌握其运行机制及其影响,对它所产生的原因,六部的具体分工及其相互关系不再提起。这样既可以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升一节课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总之, 新教材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我们在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加强了集体备课,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第5篇
自新课程教学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以专题形式的编写体例、新颖独特的史学观点都给我们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很多困惑,时常感到一节课的内容难于按时完成,上课往往是忙于赶进度,无法很好地完成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学生也抱怨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教学速度太快、知识跨度太大,难以记忆和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新课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也有教师的教学理念问题,但最为关键的还是课堂教学的策略定位问题,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本学期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不断反思,并在教学中不断实践。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摆正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主干知识,现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课外阅读”等要求,一些章节的教学目标中还有“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学生掌握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实际的教学时间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如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
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这样的目标定位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事实上高一学生由于学习水平、学习时间、学习目的的限制,不愿意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1、有效地选择教学范围
我们认为对高一学生的课堂要求是大致性地了解历史知识的全貌,跨越式地理解重大历史事件,而不必将知识面拓展得太宽、知识点挖掘得太深。在不违背新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课时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简化教学内容,强化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提高课堂的学习的实际效果。在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里,分封制和宗法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认为在课堂上只需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大致情况,掌握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影响,以便学生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加以落实。而对它们的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这些繁杂的内容可一笔带过,甚至不予考虑。否则,即使教师详细分析了,学生也很难做到持久记忆,不仅没有实际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冲淡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所以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范围时,我们要根据高一年级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加以选择,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2、有效地确定教学难度
新教材内容跳越性大、观点新、理论性强,给高一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不少的困难。学生经常抱怨记不住,理解不了,运用不上,学习效果很差。这就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难度太大,超越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降低了难度,将重点主干知识尽可能简化,一些深奥的难点内容没有必要挖掘得很深、很细,让学生了解大体状况、理解主要含义就可以了。例如,必修一专题一以介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主,我就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只要求学生记住几个主要王朝的重要政治制度的重点内容,如秦汉王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只要求学生掌握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的主要职能和历史影响,而对三公九卿的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能及其相互关系、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等就不作要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只让学生掌握其运行机制及其影响,对它所产生的原因,六部的具体分工及其相互关系不再提起。这样既可以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升一节课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总之,新教材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我们在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加强了集体备课,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第6篇
近年来,我省全面展开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就历史学科而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教学理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学生学习不主动、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学新问题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最后阶段,随即我省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我作为一名高一的历史课教师,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探索,结合自身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现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及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的新对策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1、历史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在我们沧州地区,初中社会课按照国家标准开设,但由于中考时开卷考试,而且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认为历史是副科,所占分数又没有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那么多,这就造成大多数的乡镇中学平时从未重视过历史课,从而忽视了历史课的正常教学,历史只作为副科而存在。所以,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给新课程的教学进度带来影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2、专题学习带来的困惑。在课程结构上,新课改采取了“模块+专题”的形式。应该说在初中有了较为系统的学习的基础上,高中再以历史专题的方式,把历史内容加以整合,探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线索性和规律性,这样既可以避免历史基础的重复学习,还能转换认识问题的角度,适当地提高历史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史实结合的能力,从而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但是,这种假设严重地脱离了初中学生不重视历史甚至不学历史的现实情况,使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断层,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大问题,也带来很多的困惑。
3、在思想上,学生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长期以来,历史作为副科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习历史毫无用处,历史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既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也不能带来社会价值,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这些习惯和看法影响到学生,就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历史学习极不重视。
4、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信息。现在,在高考指挥棒下,我省多数学校都实行封闭式教学。学生缺乏获得信息的途径,网吧不能进,学校图书馆的资料有限;
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语文、英语又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课余根本没有时间去预习、复习乃至收集资料等等,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近半年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注重改进新课改、新特点下的教学方式,摸索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新对策。
1、改变授课方式,以互动方式为主,营造和谐融洽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程教材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改变广大教师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和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灵活运用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探索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探索多种课堂学习方式。如情景教学法,以多媒体展示情景资料、图片或播放视频让学生融入到历史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目的。上课时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3、要善于运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和途径,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案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层次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历史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客观规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4、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改下教学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教师也由以前课堂上的“主演”转变为“导演”,组织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应为学生获取、分析、信息和发现、解决问题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搞好课改的关键。
总之,高中历史课改已如火如荼展开,历史课改对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课改成功与否与每一位教师关系密切。我们唯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于面对新课改的潮流,才能使历史课焕发新活力,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第7篇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
2、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高一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四)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3、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也是我们目前使用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
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的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是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4、更新教学评价机制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正在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们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业成绩,更多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评价,又注重质的评价。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地评价,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从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 第8篇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
由于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进行了集中培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层的了解。虽然只有几天的课改培训,但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并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历史新课改使教学具有开放性
将历史教学变成开放的体系,重要的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更自由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展开教学。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教师的角色仅仅是引导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注重三维的历史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堂成为关注学生实际体验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让学生参与学习历史的活动。例如“大变革”这一课,教材知识要点如果让教师讲述,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既获取了知识,又有了对历史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二、历史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的教学方式应该不要求有模式的东西,而只根据知识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学,寻求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打破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作法。像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动:就是选择教材中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以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为例,让学生扮演29军将士,激起学生的爱国热忱。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历史新课改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是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性”,也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如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红军、地理专家等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鼓励以多种形式表述历史问题
以往的历史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
如,有些学生在画房屋,这是学生根据书中文字介绍进行再创造所描绘的半坡聚落的村庄,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课上,学生们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纪年数轴方式的,还有的完全以图画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历史。学生们在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口演话剧、讲故事、撰写小论文、绘画,等等,都是他们施展特长的渠道。在历史课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程评价,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1、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硅谷,比尔盖兹等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
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3、教研活动水平更高了。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研活动水平要求更高了。
关键词: 心得体会 课改 历史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8篇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精选8篇) 历史课改总结
热门文章:
- 幼儿园管理阅读个人心得体会3篇2024-09-18
- 阅读教学心得体会大全5篇(范文推荐)2024-09-18
- 2023年度保险员工总结心得万能3篇(全文完整)2024-09-17
- 财务部员工总结心得怎么写3篇2024-09-16
- 银行职工职位体会总结5篇(精选文档)2024-09-16
- 会计职员在岗体会总结3篇【完整版】2024-09-15
- 2023年最新民族团结进步心得感悟7篇【优秀范文】2024-09-09
- 2023年有关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主题心得体会10篇(完整文档)2024-09-09
- 2023年传承经典筑梦未来主题心得体会12篇(2023年)2024-09-09
- 传媒公司实习心得体会8篇(完整文档)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