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仟文档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3年《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8篇【通用文档】

时间:2024-07-20 16:00:09 来源:网友投稿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看过《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8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篇1

看过《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现在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而这些正是我们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思考的问题。认真读完书后,我不禁为日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的研究钻研精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日本目前教育教学中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互动观等;同时,作者也对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对课程的认识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并且,也为现代学校的改革,尤其是中小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实用而深刻的建议。

佐藤学教授指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读了这些话,我理解了这本书命名的原因。认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特别是以下几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的观点。

一、润泽的教室

作为一线教师,更关注课堂里的革命。佐藤学在书中对教室的阐述让人心生向往:“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大家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教室是轻松愉悦的,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也许会变得简单起来。”

润泽的教室里,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泽的教室里,孩子如沐春风,似承雨露。如此的教室,令人心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了人文的关怀和极大的尊重。在这样的教室里呆久了,那无论是肌肤还是心灵,都是水灵灵的,一个个被润泽的老师和学生,都享受着这里的空气,因对方而收获着,都滋滋润润地成长着。很是赞同,这也是一直以来追求的课堂。

二、静与活力同在的课堂

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结束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需要的是能从容平和地、安心地学习的学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确规定、热热闹闹的学校。”在教学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这一句话能不能引起我们大家的深思呢?学生当然喜欢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但作为教师,我想,我们更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安静静,能够让他们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空间。至此,我们就要咬文嚼字一番,细细地品味这一个“静”字。佐藤学教授笔下的“静”是指这一场教学改革并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革命,而是“从一个教室里萌发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静悄悄的革命”。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静悄悄地、默默地渗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中去。“静悄悄”和“活力”这一对词汇看似相反,其实并不然。“静悄悄”是一种学习环境,是教学改革发生过程的一种状态;而“活力”指的是学生学习和教师工作的一种状态。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将之联系起来,一定能在课程改革之路上取得收获。

三、学会倾听

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的确,老师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判断发言的对错、语言的精彩,而是要仔细倾听孩子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要和孩子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但是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却往往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发言,或者希望学生的发言能够顺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最好不要被打断,尤其是公开课更是如此。学生回答“是的”或是不住点头,我又怎能肯定学生是真的理解了,或是明了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呢?当看课领导和教师跟我探讨的时候我经常会说:“上课的时候,我经常想着,接着该怎么办,下一步该轮到哪个环节,所以有时会忽略学生的发言。”是的,作为教师,我们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赶教学进度,完成制订好的教学内容而不能兼顾学生的发言。孩子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老师的讲解、指导,倾听同学的发言,而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接收到隐藏着的心声,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心倾听者能从中听到心灵的声音。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学生对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这样,课堂中学生“发言和发言之间的微妙的相互碰撞或相互联系才能产生出来”。

四、心之向往

曾几何,我梦想着自己的课堂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园地,学生能全员参与,全心投入,收获知识,增长能力,但理想与现实似乎总隔着千山万水。课堂上不管我有多殷勤切切、长袖善舞,总有部分学生目光涣散,无动于衷。书中佐藤学先生也提到这种现象,他认为这样现象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要创设“以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学的课程”,创设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型”的课程。书中列举一些日本学校所进行综合学习的课程的实践,像“寻找大淀最漂亮的地方”、“了解羊栖菜”“海洋中的生命……”学生们兴趣高昂,连老师都很“愉快”!在这样的主题探索中,学生学习到了“学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应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需要我们去为之奋斗的,当然也是我们目前难以企及的。但《静悄悄的革命》已悄然为我们点燃了理想之灯,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且行之。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篇2

两年前,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心中就颇多疑惑:古今中外,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没有那一场革命不伴随着血雨腥风?静悄悄的,如何革命?静悄悄的革命,又怎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打开书,没有空洞的说教,一股熟悉的亲切感迎面而来,因为这场革命诞生于一间间教室,这场革命的创造者是一个个如我们一样扎根基层,心中有爱,对教育怀着朴素梦想的老师们。

再读这本书,往日圈画标注的痕迹还在,慢慢咀嚼,除了与老友相见的熟悉,多了一丝回味与反思:对照自己近两年在教学上,对待教育心态上的一些改变,轻叹一声:这场革命,早已涤荡心灵,只是身在此山中而不自知罢了。

“没有哪一间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教室里的风景,需要静心去赏,心静了,才能看到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姿态;心静了,才能读懂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心静了,那“悬于半空的主体”就落地了,装入了你的心里。

静心——是基层教育人的清欢,是把自己的思维从每日纷至沓来的小报告中,从应对课堂上层出不穷的插曲的焦躁中剥离开来,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去观察、去思索。

有了向内归因,就有了向外成长,暗流涌动的教室就是最美的修道场。倾听教室的声音乐趣无穷,佐藤学说:“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我在教学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时候,几个小组的同学都指出了现任劳动委员不负责任,导致我们班被扣分这一问题。有声的语言是同学们发现了班干部身上出现的问题,说明他们爱班集体,会观察,会思考,能发现问题;无声的语言呢?值得深思——劳动委员为什么猛然之间责任感缺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明明学生都能发现问题,在检查员到来之前却对脚底下的垃圾熟视无睹,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倾听的内容,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从学生的回答延伸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家庭生活。倾听,不仅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倾听,也指学生对伙伴回答的倾听;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待课堂和学生成长应有的一种态度。

在读“服装裁剪与交响乐团”时,我想到了圣人孔子的“因材施教”;在读“向学校的未来挑战”这一章的时候,会想起朱永新教授写的《未来学校》;在读“由对话创造出的学校文化”会想到“每月一事”和“家校合作共育”;在读“设计课程”这一章的时候,会反思我正在进行中的班本课程……

教育,无分国界,再读,发现有些道理和观点是相通的。于疑心处静心,这场革命,你我早已身处其中,修行已久,一样的初心,不同的着力点,正在缔造着不同的风景。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篇3

最近,我读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说实话,学校发这本书时,我翻了几页,里面全是理论性极强的文章,读起来很费劲。本来是不想读的,但是要完成读书分享的任务,我只有硬着头皮又读了起来,翻了翻,发现还是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他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未知的东西开始的,不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佐藤学认为倾听远比发言来得重要,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其实,这也不正是我们老师时常在一起讨论一个共同的话题,那谁谁心思就不在课堂上,那某某就不听课还能学的好?是啊,就在前几个周,我请刘伟老师给我班喜欢打篮球的学生指导一下打篮球的技巧,刘老师卖力的在给他们讲解如何运球,如何防守,可他们有几人在听?一上场又是只顾自己上蹿下跳,毫无章法。还有,语文课上一再强调:“砌墙”的“砌”字,是“石”字旁,因为在过去没有砖头,人们都用石头砌墙,所以是“石”字旁,然而,第二天听写生字时,有学生写单人旁,还有自造的提手旁。当然,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了。这都是不善于倾听出现的问题。也是他们成绩提不起来的根本原因。

以前,我总有一个误区:认为课上学生发言越积极,讨论越激烈,这节课越成功。尤其在公开课上,发言的学生太少,我就认为这节课很失败。现在想想:课堂上老师刚一提出问题,有学生就不假思索地举手,常常答非所问,或者是别人才说一半,他就插进来,别的同学发言他不听,一门心思争发言,绿色作文网全然不顾别人的回答。这样的积极发言有效吗?这样不仅自己没学到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别的同学的思考。

要孩子学会倾听,我们老师也要学会倾听。佐藤学先生认为: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以前,我总认为课堂是对话的课堂,是师生和文本对话,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对话,是学生之间对话。而佐藤学的观点里除了语言的互动,还多了思维、情感的回应,其互动内涵更宽泛。也就是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弯下身体倾听学生的心声,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表情变化。倾听学生语言、理解学生的发言。倾听学生的发言,尤其是要听出学生发言的偏差,并引导学生说出准确的话。理解学生的发言,尤其是要理解学生话语中没有说明白的想法,理解其言语背后的所指的话,才会有心领神会。课堂上我们总是希望学生的发言流畅而精准,现在发现这是错误的想法,没有耐心等待学生磕磕绊绊地发言就错过了教学生成的机会。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说:“要求学生回答清楚明白的老师是无法理解那些踌躇不定的、没有把握的发言的价值,是不可能理解那些孕育着微妙的、不确定的、模糊暧昧的思考、矛盾、冲突的复杂情感的价值的。”我们只关注学生的发言内容,没有关注学生发言时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而磕磕绊绊地学生是最需要教师帮助的,这也是学生思维、情感语言的生长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逐步改进,希望能与学生心心相印。

总之,《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有许多我们值得借鉴的东西,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时刻要胸怀一颗尊重儿童的心,要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去滋润每一位学生,从我的课堂开始,进行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篇4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阅读了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教育心得、教育理想。我不仅被书中那些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态度深深感动,更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教育理想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和思考。静静读来,收获颇丰。下面我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阅读之中,令我感受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倾听”这一主题。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佐藤学认为,我们应该努力追求一个“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因为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的教室从表面上看,热闹非凡,小手如林,但真正思考的学生却很少,同时,那些有模糊意见的学生则更是缩在了人后,不敢发言,我们看到一节课顺利地进行完了,中间没有阻碍,没有争议,那么这样的一节课有多大意义?改变这样局面的首要任务是,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用心地倾听,在此基础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用心的倾听,那么这样将比热闹的发言效果好很多。

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多少时候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呢?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我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听,不加以辨析,学生回答中明显的错误,也会充耳不闻,甚至还笑着鼓励:“你说得真好!你真聪明!”学生虽然需要鼓励,但不加辨析的盲目鼓励,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也许会让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倾听。其实我们老师更是如此,应该学会倾听,更要善于倾听。佐藤学先生的分析,促进了我对孩子学习方式的进一步认识,我也将努力倾听孩子的心声,并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和能力,创造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培养合作学习、交往学习的学习者。

关于“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我在教学中也努力想做到这点,但却感觉难度较大。如今的孩子,个性都很强,比较自我。作为教师,要把整个班级各种不同的声音都朝着一个中心点聚集,而将潜力发挥出来,再对教学活动予以反思,及时反馈在活动中出现的成功与失败,是一种挑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勤于思考、反思、总结,从而让我们成长得更快,也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我总会抱怨工作太忙碌,教学事务太繁琐,以此作为推托反思的理由,但现在仔细一想,如果少了这一环节,怎能让课堂变得更鲜活、更精彩呢?

佐藤学重视学校本身的校本教研,他反复强调,每个教师都要打开自己教室的大门。而校本教研注意的途径是听课研讨。一直以来,我总是对上教研课有抵触情绪,一方面因为要花较多时间、精力去准备而感到烦躁,另一方面害怕在同事面前暴露出教学方面中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上课方式被他人指手画脚……而阅读了佐藤学的观点,让我有了启示。教研课上,老师们会仔细地记录执教老师的教学过程,认真地思考、评析,骨干教师会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倾囊而授,为青年教师指点迷津……教研组内的。老师只有相互听课,相互指出缺点,相互探讨,才能让每位老师取得进步,学校里面的教研才能真正实施,有效进行。所以上公开课是正常的,我们也应该接受推门听课,主动让别人听自己上课。书中道出了我们教研课真正的目的,也让我也明白了教研课本身的意义。

总之,《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对于我们教师很有借鉴意义,令我受益匪浅。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多去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省、改进。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胸怀一颗尊重儿童的心,要学会聆听,要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纯真活泼的生命,要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享受教育教学所带来的乐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篇5

刚拿到《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时心中十分害怕,因为类似于这样的教育学著作往往有许多深奥的理论和生僻的术语,很难引起我的阅读兴趣。可当我粗粗地翻阅了一下后,却惊喜地发现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案例和教学叙事,生动浅显的语言折射出作者精辟的观点,这些例子中还常常能看到自己课堂中的影子。我的阅读欲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对于作者佐藤学教授20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教学的精神,深感佩服。在文中,我读到了佐滕先生的许多精辟之言,对照自己的日常教学,有许多共鸣之处,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以示感动。

书中提到了创造一个相互倾听的教室。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平时我们谈的比较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来认真听老师讲课,以及在课堂上老师要认真听学生的发言,作出及时、有效地评价。没特别提到培养学生之间的倾听的习惯,以至于不少的时候出现了以下的现象“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根本顾不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当一个学生刚回答完,下一个又出现了重复的答案……”这种不顾同学的发言的现象,真的是随处可见。书中所提到的“相互倾听”不是只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还要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作孩子的最佳听众,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要学会倾听,这是对学生的起码尊重,也是了解学生的基础。反观自己的教学,虽然也在大声呐喊“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并无蹲下身来真正倾听学生的声音。我看自己平时更多的是“引诱学生上当”,钓到“学生的答案”为目的,展开所谓的教学。一旦有了答案随即进入下一环节,也不管其他的学生懂不懂,或者说不管学生是真懂还是碰凑巧碰到了教师所要的答案,反正已经有了答案,就“不管他三七二十一”进入下一环节,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再说。当我们还在沾沾自喜地陶醉于自己的精心提问设计,当我们还在对着同行的课堂教学评头论足时,我们恰恰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不是吗?针对教材设计的精心提问,能引起多少学生的共鸣呢?因此,我想,以后有必要一改以前的一些在教学中的做法了。最起码也要注意一下倾听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间的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了。启程吧,不管结果怎样。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篇6

革命,看到这两个字首先想到的是轰轰烈烈的户外,革命烈士的壮举,但是那里的革命却是静悄悄的,怎样回事呢?看过《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后细细想想,此刻我们所进行的教育革命不正是这样的静悄悄的革命吗,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有的只是润物细无声的日常教学,而这些正是我们在这场革命中所要思考的问题。认真读完书后,我不禁为日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的研究钻研精神所感动。在这本书中,佐藤学先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日本目前教育教学中的课程观、教学观、师生互动观等;同时,作者也对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对课程的认识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并且,也为现代学校的改革,尤其是中小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实用而深刻的推荐。我下方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写一些自己的看法。

佐藤学先生参观了许许多多日本及国外的中小学,正如书中所说“我看过数不清的教室,能够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洋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但是,作者却发此刻这些不一样的教室里进行的教学,却是大同小异的。因此,作者以此切入点,向此刻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质疑,而这些质疑对我们反思正在进行的新的课程改革也能够说是很有帮忙的。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组成,而在这四个要素中,我们以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宰性的作用,学生都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是我们此刻所摈弃的观点,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是好的改变,但是此刻好像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特别强调学生的“自己解决”、“自己决定”等,这是与我们所推行的课程改革所不相符的。。也就是佐藤学先生所提出的“虚假的主体性”占据了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真的发挥出他们的主体性了吗,教师能够通过什么方法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为什么会产生“主体性”神话这样的现象呢,佐藤学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老师们有没有深刻思考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别差异,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热闹的课堂中,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还是只是敷衍。我们务必象佐藤学先生所说的“教学务必建立在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克服‘主体性’神话的基础上”,就是要思考教师、教材和学习环境的。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篇7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力作,由李季湄老师翻译,长春出版社2003年出版。本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这种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书中很朴实的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实际问题并进行认真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书中又深入浅出地阐述现代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正如李季湄教授所说“读罢此书,完全被作者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的精辟入里的批判所震动。”

我读的是前言部分。有这么一个故事:当学生在妈妈的陪同下去学校时,怎么也不肯进教室。他说:“学校里不快乐”。当小林老师问其他同学时也得到了同样的答案。第二天小林老师把自己的诗写在黑板上时又引起了孩子们说:“小林老师太温和”的声音。读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我自己,在我身上也有着这样的问题。方法严厉了孩子就太“死”,稍微松一点孩子就太“活”。因此我往往把握不好这一点,不能把两者融合起来。在佐藤学先生看来,在“润泽的教室”里,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在课堂上,老师倾听的不仅是学生发言的内容,更是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不仅听他们的有声语言,还认真倾听那些可能更有价值的无声的语言。在这样的。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老师即使在对教室中的全体学生讲话,他也从心底里意识到,是在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交流。“润泽的教室”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尊重和满足,而这正是教育人性魅力的最好体现。

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成长的快乐。这是我们新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就多了。对于后进生,虽然自己没有从人格上歧视过他们,但除了提供一些学习上的帮助外,很少走进他们的生活与心灵,不是自己做不到,而是在行动上的缺失。以前,比较注重别人的看法与评价,喜欢自己的淡定与从容,但我想没有方向感的淡定与从容终究会演变成颓唐与平庸。我扪心自问,一个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我做到了吗?我觉得自己相距“好老师”还很远很远很远,我没有对学生付出像母亲般的关爱,我在教学上依旧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没有给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幸福感……作为教师的我要好好反思自己的工作

积极完善,努力让孩子们感到学校的快乐!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篇8

佐藤学博士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是学校给我们学校每位老师的寒假阅读作业,初拿到这本书的我,就被书名的意义和佐藤学博士的经历感到小小的震撼了一下。这本书封皮简单素净,也不太厚,正如书名一样,“静悄悄的”,亳不张扬。但翻开阅读,书中平实、淡然,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但书中描述的很多案例与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差不多,他所讲的课上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现在课上铺遍的问题,细细品读时,心灵被一次次被撞击,一次被次被感动。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感受。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我感受特别深刻的是“倾听”,书中讲到“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佐藤学先生把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用棒球运动形象的结合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思!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而在我看来各种习惯中,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而在我们很多课堂上,我们老师往往只关注了学生的发言,通过学生的发言来了解他们的想法,而没有真正去认真倾听;如果学生回答的答案和自己预设不符时,想方设法也要把学生引导到自己要的答案上来,如果表述不清和模糊时就一带而过,或干脆直接把答案给孩子,心安理得地做一个“传道授业”的“解惑者”。殊不知,正是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了,甚至被扼杀了。而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环境下的学生,早已失去了个性,丧失了灵性。如果我们老师能认真去倾听,理解猜透学生表达的意思或言语背后所指的话,听出学生内心的想法并产生共鸣,与学生心心相印,心领神会,这将能大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我们老师要熟悉教材、熟悉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更有时间去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发言中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心情,学生也能从老师的倾听中能得到尊重,能从老师的评价中提到思考的动力。

关键词: 静悄悄 心得体会 革命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200字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感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阅读心得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精彩题目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体会ppt 静悄悄地革命读后感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800

Top